新笔趣阁>穿越重生>奋斗在晚明>第二百四十九章 备考
么这些人也就被排除出乡试榜了。

要知道乡试和会试不同,提学官拥有极大的个人权力,虽然有朝廷临时外派来的官员充为主考官,但强龙不压地头蛇,他多少要给提学官些面子。

何况那京师来的主考官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也就是坐在那里象征一番,一应事宜还多是提学官来主持。

当然最后定名次时京师来的主考官是有很大话语权的,不过论在乡试中的综合影响力,显然提学官更胜一筹。

......

......

考前什么最重要?低调!

想那唐伯虎一身文采,会试前放言我必中状元!结果呢,卷入了科举舞弊案,连功名都被除去了。

所以啊做人一定要低调,尤其是在大考前这个节骨眼上。

从某种程度讲乡试的上榜难度甚至大于会试。

因为会试、殿试后可以录取三百人左右,而乡试只录取一百人左右,残酷性远甚于前者。

像湖广这样的大省能够录取一百几十人,竞争压力相对小一些,但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竞争如此激烈,自然有人会生出嫉妒心。

同行是冤家,既然僧多肉少,肯定各种盘外招都使出来了。

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把你扯下去就能上位,这种事谁会不干?

读书人真狠起来,是连亲娘老子都不认啊。

故而乡试前夕宁修和刘惟宁一直留在鹏举客栈之中温书,只在开考前两天才前去贡院踩了踩点。

其实也没有什么可看的,毕竟贡院不能进入,只能在外围望上一望。

对宁修来说考试实在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前世他读到博士,不知道考过多少试可谓身经百战。故而在面对即将到来的乡试时能够较为坦然的应对。

相较而下刘惟宁就要紧张很多了。他虽然远比宁修年长,是个老秀才。但因为一直被县学教谕打压一直不能通过科试选拔,也就是说这是刘惟宁第一次参加乡试。

同样是第一次参加乡试,但刘惟宁参加考试的总数量远少于学霸宁修,故而比宁修更紧张也就可以理解了。

为此宁修还给刘惟宁开导了一番,这种考前综合征若是不解决是很影响发挥的。

要不为啥有的人平时成绩很优异,一到大考就抓瞎了呢?

心理素质也是硬实力的一部分呐。

当然,刘惟宁的调整能力还是可以的,很快便恢复到一个心态相对平和的状态。

转眼便到了八月初九,宁修一早便和刘惟宁提了考篮来到贡院外候考。

虽然天刚刚蒙蒙亮,但是贡院前的秀水街已经满是考生,乌央乌央的人头攒动。

宁修看到如此蔚为壮观的景象心中自然感慨不已。

这么多考生都是各州府县的尖子生,但最终能够中举的只有一百余人。

要么怎么说乡试是科举的一道分水岭呢。能够中举的都是有硬实力真功夫,气运也还不错的。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宁修现在是明白范进中举后为何会疯癫了,真是太不容易了......

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又默不作声,气氛实在是有些压抑。

宁修只觉得有一种上刑场的感觉。

他娘的,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那还怕个卵子。

就在宁修腹诽的时候,贡院的大门突然开了,一个书办走了出来冲那把守的官兵低语了一番,那官兵点了点头扯着嗓子喊了起来。

“现在诸考生准备接受检查进入贡院,将外袍都脱下,考篮挎在右手小臂上!一字排开,莫要拥挤!”

众考生闻言皆是炸了。

什么?竟然要让他们除去外衫接受检查,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想他们都是孔圣门生,竟然要被丘八这样羞辱,真真是气煞人也。

可他们却都是敢怒不敢言。

没办法考试要紧,得罪了这些丘八不能按时参考那损失可就大了。

这些考生在心中将贡院大门前值守官兵的女性亲戚问候了个遍,却是无奈的宽衣解带。

上千人同时脱掉外衫这个场面实在是太壮观了。

宁修看到如此场面直是有些哭笑不得。

大明朝廷果然对科举很重视啊,就连乡试前的例行搜查都那么严格。

他与刘惟宁对视一眼便开始解腰带。没办法,既然是规矩自然要遵守,还好不是全脱......

宁修与刘惟宁脱掉儒衫后学着其他考生把它搭在左臂,跟着向前挪动。

检查进行的很仔细,故而速度很慢。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工夫才轮到宁修接受检查。

那官兵见宁修来了眼皮也不抬一下,呵斥道:“把头伸过来。”

宁修知道他是要检查发髻里有没有夹带,强压下怒气将身子探去脑袋微微垂下。

那官兵粗暴的扯掉宁修束发的网巾,手中拿着一根木棍一样的东西在宁修发髻间乱捅了一番,这才肯罢手。

经他这么一番检查宁修的发髻是彻底乱了。可他却是无可奈何,没办法县官不如现管,谁叫人家把守着贡院大门呢。

之后官兵又让宁修在他身前转了一圈,一双满是茧子的大手在宁修全身上下摸索,嗯,还有些发痒......

确认宁修身上没有夹带后官兵又照例检查了考篮,一应工作做完后这才不耐的摆了摆头示意宁修进去。

宁修也不与他置气,迈步跨过门槛走入贡院内。

他还顾不得穿上外衫,便有一个书办催促他往前跟去莫要耽搁。<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九章 备考--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