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刽子帝>第九十二章年,又过年

时间匆匆,如流水无情,逝去不复返。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农历新年、大年、岁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阴历,俗称过年,度岁,庆新岁。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的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这一天,外出的游子,忙碌的父母,还是一年到头不曾见面的亲人,都会在这一天团圆,为了庆祝节日,同时也是回家探望父母,孩子,亲朋好友,是阖家团圆,载歌载舞的一天。

不管你是出门在外,没钱回家,还是你一年不曾达到你的期望,都要回家过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而过年有很多活动,例如年前的腊八节,祭灶,蒸花馍,当然了,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例如南方很多地方,会做糍粑,发糕等等,迎接春节到来。

其中还有一个是扫尘,扫尘,尘与陈谐音,陈,代表陈旧,过去的意思,扫尘,扫尘,顾名思义,便是扫去过去一年的穷运,霉运,晦气等等,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

到了春节,每家每户,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会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当天,人们还会放鞭炮,霹雳哗啦迎新年,然后就到了孩子们最喜欢,最为快乐的时候,拿红包。

在农村,孩子们早早起床,挨家挨户去领红包,多或少,看你的精明程度,一般的孩子都是很聪明的,一见到人,不管认识不认识,第一句话便是“恭喜发财”,下一句不用说,红包拿来。

红包的多少,说明你这一个年能有多少压岁钱,能吃多少好吃的东西,买好玩的玩具,古代的新年,没有现代这般安静,热闹喧嚣。

鞭炮声,嘈杂声,红红火火,大清早的,有人来拍门,陈一凡迷迷糊糊起床,开门,天色朦胧,五更天,还没有完全放亮。

母亲和兄长一家人到了门口,看到陈一凡,不说什么,直接进入,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孩子进入房间到处跑,熟悉地方的孩子们,早就去找好玩的地方。

嫂子勤快去准备吃食,母亲在一边帮忙,兄长陈一平提着一壶酒,放下,打开,倒下一杯,递给陈一凡,自己也倒下一杯,喝下一口。

火热火热,身躯一下子暖和起来,大冬天,冷得他话都说不了,喝完一杯酒,才缓过一口气。

“一凡,新的一年到来,兄长敬你一杯。”

杯子碰撞,发出微弱的“砰”声,喝酒下肚,两人吐出一口气,火热的酒水进入胃,一下子散发出大量热量,驱散寒冷。

陈一凡放下酒杯,擦拭眼睛,朦朦胧胧的他,还没有完全醒过来,看着兄长那张脸,粗糙,却憨厚,往日的精明,此刻完全收敛。

如此一看,比平时可爱多了。

年,一家人团聚,才是最开心的。

本来陈一凡打算睡醒之后,去给母亲,兄长嫂子拜年,想不到他们先来一步,礼数不周,被灵州士子知道了,肯定会指着陈一凡鼻子大骂。

“娘亲待不住,非要来看看弟弟您,我们拗不过娘亲,就一起来了,我们一家人,很久没有一起吃一顿饭了。”

眼睛内闪烁出怀念的神色,当年他们一起吃饭,没有计较,是很快乐的一段时光。

随着年龄增大,经历多了,也逐渐失去了那股往日的快乐,年味不足,但也很开心。

他们两个很久没有一起喝酒了,上一次,好像是去年过年的时候,他们和父亲一起喝酒,只是现在剩下他们两个人。

“你嫂子她也说了,你一个人过年,肯定吃不好,睡不好,这不老早就拉着我起床,带着孩子来看你了。”

从母亲到妻子,怀念,思念,担心,或者是想要一起过年。

陈一凡听着,没有说话,聆听兄长的话,母亲,嫂子,还是他,其实都不放心自己。

大冷天的,早早起床,赶来他这里,心中不感动,那是假的,尽管感动,他还是那般平淡,望着外面。

兄长陈一平知道陈一凡的为人,心情从来不会表现在脸上,生气,愤怒,还是开心,激动,他脸上永远都是平淡,漠然。

“你侄子也很想你了,前几天开始一直吵着要来找你,找你玩,他说他最喜欢叔叔的大刀,幻想有一天,自己能够成为像叔叔这样的大英雄,做一个侠客,拔刀天涯。”

说起儿子的愿望,陈一平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唯独不肯说自己,想他,想要看他,是他们还是他自己?

陈一凡安静听着,听着。

“来,喝酒。”

敬杯,喝酒,你一杯,我一杯,两人一人在说话,一人在聆听,酒水下肚,两人逐渐越说越有兴致,陈一凡时不时插一句话。

一壶酒没了,两人不知不觉喝下一壶酒,母亲从外面进来,看到两人浑身酒气,见怪不怪,端着糕点进入,热腾腾的糕点,刚刚出炉,端放桌子上,香气扑鼻。

“吃点东西吧,空肚子喝酒,对身体不好。”

两人拿起筷子,吃糕点,母亲出去一阵子,拿着一壶酒进来,放在桌子上,叮嘱道:“你们两个悠着点,不能喝太多了。”

然后出去准备,母亲出去之后,嫂子进入,拿着吃的,下酒菜,放下来,说几句关心的话,转身出去准备,对于两人喝酒的事情,没有多说一句话。

见怪不怪,每年如此,他们也就这一天喝酒喝得最


状态提示:第九十二章年,又过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