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惊诧间,贾母又把宝玉唤回来,嘱咐了半天,不过说些贾代儒痛失爱孙,要宝玉吊唁时劝解宽慰几句,又出言问道:“怎地不见你秦家侄儿?”宝钗就知道说的是宁国府秦可卿的弟弟秦钟。因他在贾家学塾里的缘故,常住在贾家,于这里里外外也是熟了的,就连宝钗,都在路上远远遇见过两次。

王熙凤笑着回道:“他原是要和宝玉一同去的,两个人都已经换过了衣裳,正要出门时,偏老太太唤宝玉回来,因屋里诸位妹妹都在,他不好进来,就等在外面。那外头廊上候着的不是?”

众人都往外头看,果然见外面廊上影影绰绰有个人站在那里,都笑了。贾母也笑了,道:“果然是个懂礼的孩子。”又嘱咐宝玉道:“等你们回来,只怕天也晚了,你秦家侄儿住的远,路上不好走,不若依旧留他在家里住一晚。”宝玉忙答应了,这才辞了贾母,同秦钟一起去了。

这边贾母暮年之人,想到贾代儒痛失爱孙,难免掉几滴眼泪,王夫人也在一旁说:“好端端的一个人,竟这样没了。前不久还打发人来,说要吃独参汤,来求人参,我只说寻给了他,到底能救一条人命,想不到竟是不能的。”

凤姐听了忙说:“谁说不是呢。只因家里头刚刚配了药,剩下的又送了杨提督的太太配药,为了寻这二两人参,费了我许多周折,只想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谁料想仍是功亏一篑。”一面说,一面故意大声叹着气。

贾母闻言道:“怎么不早说?我这里只怕还收着许多人参呢。若是没了,何妨往这里寻一些。”一面说,一面就要命鸳鸯取些出来。慌得邢夫人、王夫人和凤姐连忙都站起来说:“哪里能要老太太的人参呢。何况只是一时凑巧,后来又得了的。”许诺说若是果真没了,再来要不迟。凤姐又赶着说了许多话,贾母一听也有道理,才把这件事情揭过了。

这日夜里,宝钗和莺儿闲聊时,偶尔说起贾瑞之事,莺儿便道:“那秦相公果然好相貌。姑娘在老太太房中时,我们只在廊下候着,看得清清楚楚。若单论相貌,只怕连宝二爷和咱们家二爷也不及他呢。”

宝钗听了就笑道:“傻丫头,只知道胡说八道。”又感叹道:“进京这许久,也不知二弟弟和琴儿怎么样了。”

原来,莺儿口中的“咱们家二爷”,就是薛宝钗口中的“二弟弟”薛蝌。薛蝌是薛宝钗叔父之子,长得倒和宝钗有几分相像,“琴儿”就是薛蝌的亲妹妹薛宝琴,自小受尽宠爱,最是娇憨。几个人自小一处长了几年,宝钗对薛蝌宝琴诸多照顾。后来薛蝌和宝琴渐大,跟着自家父亲走南闯北做生意四处乱逛,逛了一省又一省,原也逍遥自在。谁知今年开春时薛家收到薛蝌写的书信,说自家父亲竟然生了重病,眼看是不能好了。故莺儿提起薛蝌,宝钗禁不住感慨了一回。

茜雪初来乍到,自然不清楚宝钗和薛蝌宝琴的往事,不过顺着宽慰了几句,又道:“说起瑞大爷来,我倒听说了一件奇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只怕讲出来了姑娘骂我。”

宝钗笑着说道:“既说出这等话,可见还是想讲了。此间并无外人,你倒是说说看。”

茜雪得了宝钗的鼓励,方犹豫着说道:“我在墙根子底下听到二门外有人说,这位瑞大爷竟是二奶奶害死的。”


状态提示:第32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