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要意思还是在发愁年纪渐长,婚事没有着落,贾母和王夫人为了张罗宝玉、黛玉的婚事大张旗鼓,心力憔悴,却压根没想到探春已经将近摽梅之年,是该多出去交际交际,寻几个门当户对、知根知底的公子哥儿们相看一番了。

探春虽没有直接说,但是愁绪溢于言表。她自知是庶出的女儿,亲娘赵姨娘又是王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故而一直以来竭力同赵姨娘划清界限,小心翼翼恭维巴结着王夫人,为的就是嫡母在为子女操办婚事的时候,能够手下留情,给她寻一个靠谱的姑爷。然而这番打算如今看来,似乎是落空了。王夫人提起探春来只管说三丫头好,虽是庶出的,却比嫡出的都好,将来必能得一个贵婿,然而眼看着探春一日大似一日,却压根没有为她提亲的意思。

眼看着和她差不多年纪的史湘云都定下来卫若兰,年纪更小的薛宝琴也有了人家,大观园的三春姐妹还是音讯全无。探春终于沉不住气了。她很清楚自己的处境。虽然她们三春姐妹常在一起吃住,但是迎春是大老爷贾赦家的,惜春是宁国府贾珍的亲妹妹,这两个姐妹是邢氏和尤氏负责找婆家的,惟有她得被王夫人卡着。庶女原本就比嫡女难嫁许多,若是不先下手为强,那些家风好、不装腔作势的人家早被人抢了去,剩下的那些都是喜欢从门缝里看人的,又怎么会把她一个和嫡母不是一气的庶女放在眼睛里?

故而探春思前想后,心中竟然生出些异样的心思来,把心一横,暗道:与其被那不成器的王孙公子挑剔庶嫡,百般嫌弃了去,倒不如寻个真正可心可意的好人家,凭了她的本事,便是做了富贵王侯人家的妾室,也是无碍的。她想起薛姨妈曾经鬼迷心窍要把宝钗送到忠顺王爷府上当妾的经历,突然觉得若不是忠顺王爷年纪太老,那凌.虐人的十号太不好听,太过凶残,送进去的姑娘非死既残,倒也不失为庶女的一个好归宿。这般想着想着,突然就想起宝钗曾向她说道,北静王爷酷爱诗文,连先前娶的王妃都是善于此道的,不觉就动了心思,想为自己谋一个出路。只是她心中虽然存了这么个模模糊糊的心思,到底也只是万般无奈之下的预留后路,见宝钗时候也不好明言,只是反复拿话套问她当日同北静王一干人吟诗作对的场面。

宝钗是个聪明的姑娘,虽然心里事重,一时未曾想到这上头,等到回来后就咂摸出几分味来。她冷眼旁观探春处境,知道探春的亲娘赵姨娘虽然有几分姿色,颇得贾政喜爱,其实却是个放不到台面上的角色,没见过什么世面,眼皮子浅得很,探春为了将来嫁得好,无奈之下忍痛同她划清界限,而探春的弟弟贾环又是那般猥琐的一个人,在赵姨娘的教导下越发不堪,和小丫鬟赌钱赌输了赖账,教唆跟瞎了眼睛跟他偷偷相好的彩云彩霞偷王夫人房里的东西,仔细说来,叫人免不了摇头叹息。宝钗自己在薛家那般处境,故而对于探春的尴尬两难洞若观火,心存怜惜,此时同孙穆、姚静说起此事时,隐过了探春隐隐绰绰间暗示的有意委身北静王做妾室的意思不提,只是跟孙穆、姚静仔细分说探春的处境,末了问道:“我见她在贾家的处境,只怕将来的婚事也是艰难的,竟是高不成、低不就的。除非远嫁,方不屈了她一向的才华抱负,却又辜负了贾府的养育之恩。故而闲来无事的时候,也颇替她发愁。不知道师父可有什么主意?”

姚静是听说过探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的结局的,听了宝钗的话也连连点头,转头过来满脸期待看着孙穆,孙穆见状反而好笑起来:“你这般眼巴巴看着我做什么。难道我是三头六臂,或是口吐莲花的媒婆不成?若是时,我也必先给宝钗找个好婆家,断然不至于委屈她跟那土包子姓冯的将就了。难道自己人顾不上,反而先去照顾别人的?”又向宝钗叹息道:“听你这么一说,仔细想来她的婚事,却是为难得紧。似贾家这种人家,最喜欢亲上加亲,再不然就是寻了那家世好、有前途的押上一注,图个互相提携,同气连枝。只是如今我数贾家的这些至交,数来数去竟没有合适的庶子配她。若是嫡子时,自然是要挑剔她身份的,齐大非偶,将来她的日子却也难过,若是那一帮等闲的庶子,一个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得很,据你说这三姑娘既然这般人品,倒不好委屈了她。只怕贾府的二太太未必有心思管她的事,一来二去这么耽误,年纪就大了,只能给人家当填房,虽说以她的本事也不怕拿捏不住,只是到底委屈。“

三人这般叹息了一回,孙穆又问宝钗所说第二桩事。宝钗犹豫良久,最后说道:“妙玉虽然一直对我另眼相看,但我们之间从来是君子之交,少有下了帖子这般巴巴地请我上门的。故而这次有意要我去的,另有其人。”

孙穆见她神色,稍一思索,讶然道:“你是说要你去的人是林姑娘?只不过借了那妙玉师父的帖子掩人耳目?如此说来,你必是在那栊翠庵见到她了?眼下你们两个人都即将成亲,她可同你说了些什么?你应承了没有?”

也怪不得孙穆这般着急。她在旁看了这么久,宝钗黛玉两人的心事她也知道不少,更是清楚两人顾虑着些什么。然而这些顾虑颇有道理,便是孙穆,也只能无可奈何觉得缘该如此,断然不可效仿自己跟姚静这般肆意胡为,故而颇为支持宝钗的选


状态提示:第173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