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萌妻修炼手册>第二百三十六

在饭铺子里没碰到那日松,又记得那日松曾说过要请自己吃饭,李瑶即便着急打听一些事情,可也就只能等那日松来约她了。

羊毛作坊因为要洗羊毛,盖在临川河附近。这里有河水,洗羊毛方便。到了作坊里,李瑶要求入职的女工发了誓,签了工契,不许她们将作坊学的东西外传,然后就把他们分工成分捡羊毛,洗羊毛,梳羊毛的几类工。

至于最后羊毛纺织成线的工序,她要看看这些女工可足够安分,不会外传作坊的事情,再让她们学习熟练纺线。工契上有不能外传手艺的理赔金,李瑶只能这样约束这些女工了。此时不是穿毛线衣的时候,所以她并不急着将羊毛都纺织成线的。

这些都忙完了,李瑶便又开始打听屯子里编筐手艺好的人家,请人家帮忙她完善婴儿推车。作坊里总共招工了五十人,这些人都是在黄赵氏的帮助下,挑的一些性子本分的妇人。

作坊里女工都说孙大娘编筐手艺到家,李瑶便在货栈里买了一包栗子糕,一包红糖,一包豆豉糖去了孙大娘家里。孙大娘正是跑了儿媳妇,自己独自抚养孙子、孙女的那位。

“傅家小媳妇来就来了,何苦还带着点心来,您也太客气了!”

“我这不是来麻烦您老来了吗!孙大娘若是不收,让我将这礼拿回去,我可就再也不来您家了。”

“嗨,你这丫头就是爱和人见外,只是编些东西的小活计,哪里就用得着拿了三样礼过来!”

“奶奶——”

看到李瑶拿出的三个油纸包,孙大娘不免埋怨她见外。孙大娘的孙女小丫才三岁,跟在自己奶奶脚边,不知怎么称呼李瑶,便怯怯地看了一眼李瑶,又喊了自家祖母。

孙大娘教着孙女道:“叫小婶婶。”

“小婶婶。”

“哎!”李瑶笑着答应了小丫,拆了油纸包的豆豉糖就给小丫拿了一条吃。

看她都拆了油纸包,也非要将礼留下,孙大娘便没了法子,只好收了她拿的礼。接着李瑶就给孙大娘看推车架子,还问孙大娘的孙子哪里去了。

孙大娘给李瑶拿碗冲了苦荞麦茶,然后说道:“听说傅小相公收猴腿菜,我那孙子心盛,想要多采些赚些钱,和屯子里认识的孩子去草甸子哪里采猴腿了。”

说完这话,她又摆弄了李瑶拿来的推车道:“姑娘说是依着这木架子编,我大概其听明白了。就和平日里小孩子做的轿轿那般。要不姑娘在这里等我一会,我编着,姑娘看着,这也防着我编错了。我这里前几日晒的柳条子还有。”

“行。”李瑶自然答应了,这也省得孙大娘编的不合适,再返工了。

快到中午时,孙大娘手巧,编筐手艺也熟练,她已经将推车的靠背椅编完又开始编那和靠背椅连着的小桌子。大致轮廓已经出来了,李瑶便不必守着这里,她还要回去做饭,便和孙大娘告辞了。走时她心里还转着主意,想将孙大娘推荐给王木匠,也让孙大娘靠着编织手艺挣些钱。

中午吃了饭,李瑶早上急着出去找那日松打听消息,之后就一直没回来,所以她这时候才开始往后院菜园去忙碌种辣椒和土豆。不一时傅景琛却找了来。看到他,李瑶便道:“景琛,昨晚父亲给你多编了捕鱼篓子,你今日傍晚去下坞子,这些天我们多捕了小鱼回来,晒鱼干。”

“哦,嫂子,到晚上才下坞子,这会子倒是不急的。今日两顿饭嫂子做的炸小鱼,煎泥鳅还有泥鳅豆腐汤味道不错,明天我们还吃这个吧?”

“行,我准了!”李瑶爽快地应了小叔子的话道。

看她这样爽快随性,傅景琛呵呵乐了起来,昨晚没说的话,他不免这时又向李瑶提起。

“嫂子会不会觉得我没用?只是拖着一副病体,年纪也不小了,却总是依靠着家里养着。”

“怎么会,以前你家里的饭食不是常常都是你做的吗?你尽心帮忙家里了,哪里就没用了?再说你如今年纪还小啊!”

“不小了,我生日在八月里,过了八月我就十一了,只比嫂子小三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我却不喜读书,也不想做官。祖父为了朝廷尽心尽力,做到了六部阁首的高位,却最后落到个被人诬陷大不敬,晚节不保又凄凉的下场,做官有什么好,到最后一朝不慎,却还要拖累家里人……”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大多都是为了读书求功名,然后钻营官场,获得高官厚禄,以此光耀门楣。傅景琛却有了这个另类心思。这估计是因其祖父身死给他造成了影响吧?这么想着间,因着小叔子提起祖父的话题有些沉重,李瑶却不知如何回应小叔子的话了。

看李瑶半天没应话,傅景琛便又嘱咐她道:“我的这些不想读书做官的心思,嫂子可不要对哥哥提起。因为祖父身死,家里并不想我兄弟考学做官,报效如今的朝廷,但却不容许我等荒废学业,起了这个不愿读书的心思。”

将带芽土豆块下种后埋住了,李瑶才组织好了语言,想着要怎么和小叔子说:“读书做官不是唯一的出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呢。其实专精一行做到极致,也是很不错的。张仲景就是以医扬名……还有人专精农学。”

她想要提贾思蕊,提齐民要术,但一想大泰往上的历史上没有三国魏晋南北朝,虽然也出现了华佗这样的医学大家,也不知此华佗和历史上的华佗是不是一个人,但好像并没有齐民要术这书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