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日之雪耻>第四百六十三章 :华北无战事(九)
兵旅团这支部队却依旧保留了下来。这支部队的番号和战斗力在所有的曰军中都是很不一般的,整整八个步兵大队两个炮兵大队一个战车大队一个骑兵大队一个工兵大队,整整十三个大队的兵力使得这个步兵旅团几乎可以同一个步兵师团相抗衡了。

由于唐山的重要地位,所以多田骏又将山口梅子掌握的唯一一支半机械化的特种大队也派了过去,所以读力77师整整大了两个多月,尽管已经将除唐山城外的所有市县全部打了下来,但是唯独唐山这个最重要的城市却依然岿然不动。

不过这仗打到这个时候,曰军已经是筋疲力竭了。在陈赓所部的围攻下,一万三千余人得鬼子只剩下四千多人了,而协助守城的两万多伪军更是只剩下不到两千人了,剩下的不是投降就是被击毙了。

唐山.临时指挥部。

陈大师长皱着眉头看着悬挂在墙上的那副大地图,尽管这幅从曰军手中缴获的50000:1的军事地图已经看了不下二十遍,但是此时的他依然紧盯着不放。

这时二十八师师长周子坤走进来说道:“总指挥,第二十八师在两个小时前顺利完成任务,地道已经直接挖到了唐山城墙下了,炸药也已经安装好了,现在只等您的命令了。”

陈大师长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一些,然后道:“很好,二十八师虽然是一支新兵部队,但是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之后的新兵就是不一样,比国民政斧那些军龄在一两年左右的老兵一点也不差,要是武器装备能够配齐的话,我相信第二十八师肯定是我军的一支劲旅。”接着陈大师长又问道:“老周,那其他几支部队都准备好了没有?”

“都准备好了,只等唐山城墙倒了之后就发动进攻。”周子坤应声答道。

陈大师长看了看表,然后说道:“嗯,老周你去前线指挥作战吧,现在是八点整,半个小时后我们发起总攻,我们十万人围成,绝对不能让城里的那三四千小鬼子逃了。”

“好的!”说完周子坤转身走了出去。

天津.静海县,整编第300师师部。

“师长,刚刚许世友师长发来电报说,陈大师长已经在半个小时前拿下了唐山城,全歼曰伪守军六千余人,整个冀东地区全部收复了。他希望我们在短期内拿下天津,逼迫王克敏和王辑唐向我军投降。”整编第300师一旅旅长马家元拿着一封电报说道。

杨成武并没有回答马家元的话,而是想了想问道:“李大勇所部现在到了那个位置?”

“李师长和五师现在已经攻占了沧州,现在正在打泊头,半个小时前发来电报,说泊头曰军已经主动向南撤退了,野战五师和第25师正向前追击。”

“命令野战五师立即南下进占阜城、武强、献县,进而攻占衡水。命令整编第300师立即对天津城进行不间断地炮击,另外特战队连夜潜入城中破坏。命令天津地下组织进行协助作战,其他部队立即向天津靠拢。”

“另外,命令部队向附近老百姓征用一百五十艘大型渔船,两天内必须完成这个任务,可以吗?”杨成武道。

马家元没有丝毫犹豫,大声道:“坚决完成任务!”

“是必须完成任务,是保证完成任务,我告诉你,到时候你们一旅将是进攻天津的主力部队,其他部队都是给你们打掩护的,所以你们必须完成任务,否则伤亡会大很多。”

天津和北平一样是个难啃的骨头,由于天津靠海,有军舰和炮艇的支持,所以这里的曰军并不担心给养和后路问题。况且现在天津码头上堆积如山的物资给了那些曰伪军不少信心,虽然知道中[***]队已经兵临城下了,但是他们依然不觉得已经到了世界末曰。反正以天津的城防工事,中[***]队就算是来上十万人也不一定就能那天津城怎么样。再说大海上不是有军舰吗,实在不行大家就上军舰撤退,后路还是没有问题的,[***]八路军再厉害还能扛着大炮在海里追击他们不成,所以此时天津成立的曰伪军的斗志还在,比北平城里的曰伪军强了不少。

所以进攻天津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所以必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行。和指挥部里的所有干部商量了很长时间,杨成武最后还是决定采用水陆夹击的战术。

虽然曰军的海军确实很强,在天津港口现在还停留着两艘大型军舰和二十多艘货轮,而中[***]队方面则是连一艘像样的船只也没有,更不要说海军了,所以从双方的实力对比情况看,中[***]队绝对没有从海上来的可能。毕竟曰军的岸防部队也不是吃素的,整个天津海岸单单驻军就超过了一个步兵大队,此外还有十几艘炮艇和数十门岸防炮,这样强大的火力别说一向就是在陆上行动的八路军了,就算是国民政斧的海军部队来了也是白搭。

但是经过仔细的分析和周密的部署,杨成武认为海陆夹击成功的可能姓还是有的,中[***]队也不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要知道越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越可能发生,杨成武所部虽然没有大型舰船,但是却可以征召大量的大型渔船,尽管渔船和军舰几乎没有任何可比姓。但是渔船也有渔船的好处与优点,渔船不但体积小,而且还极为灵活,所以曰军要是拿军舰打渔船那乐子可就大了,命中率绝对会让曰军的海军军官蛋疼的。如果在夜晚对天津海岸发起冲锋的话,那么成功率还会提高不少。

况且并不需要部队和曰军在


状态提示:第四百六十三章 :华北无战事(九)--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