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省府大院>第25章 前途无量
再上一个台阶。

人啊,到了那个时候,谁也超脱不了,谁不想风光了更风光,进步了更进步?野心、贪婪,有时候也是好事情,正是人类的永不满足,才导致了人类的一天天进步。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上学时张青云没少听老师们这样罗嗦,如今进了官场,才知道这当官比学习还紧张,更没有退路,你一退就什么也不是了,还不如从来就没有当过,那样至少没有大的心理落差,让人心里还好受些。最可怕的是风光惯了,威风惯了,一夜之间就什么都没了,心理承受不了,接受不了现实的残酷,一气就生病了,身体常年积压的病痛瞬时间全爆发了,很快就向马克思报到去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简直太多了。

这些人都是典型的官迷,官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意义所在,离了这个,他们就活不下去,他们就觉得生命没有任何意义,张青云觉得,这也是一种病态心理,是生活长期贫乏、无情趣的必然结果。

这些年,张青云看书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人这一辈子,不可以迷官,不可以迷钱,因为这些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太多了也没有什么用。但可以迷书,陶冶性情;可以迷色,享受异性的愉悦,只要不过分,这些都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其它的,就顺其自然吧!

看看快到十二点了,该提醒王天成下班吃饭了,这时候电话又响了,张青云拿起来一接,是王志远的。

王志远对张青云一直比较客气、尊敬,这么些年来,两人关系处得很不错,是张青云在省城里最亲近的老乡了。其他的老乡同学什么的,张青云和他们也没有过多来往,他觉得俗气,没意思,不生不熟的,也没有太多的语言,见了面随便聊几句,说些不痛不痒的话,就各自过各自的日子去了。

而王志远,最关键的特点是出手大方,好交朋友,本来张青云和他也没有太多的话题,但王志远很热情,对自己又好,有什么事用到他的时候,只要张青云开口,王志远几乎有求必应,这让张青云心里很感激他。

有三件事情张青云对他特别感激。张青云和郑丽丽结婚时,王志远打的是六百元的大封包。有儿子张方圆时,王志远又打了个九百元的大封包,这在当时是不少的一笔钱了,几乎相当于张青云一个月的工资收入了。张青云知道,王志远家里有钱,老爸是做建筑工程的,但谁的钱都不是那么好挣的。王志远既然这样做,说明他看得起自己。人家还是省政府办公厅的副主任科员,而自己是个小教师,地位比着人家差多了。

最让张青云感动的一次是,有一次老父亲到省里医院做检查,排队排了几天都没有轮上,老父亲都等急了,没办法张青云打了王志远的电话,问他有没有什么办法。

王志远二话不说,开上自己的那辆刚买的小汽车,拉着张青云的父亲到省医院跑了一上午,找了个熟悉的医生,终于检查完了,中午张青云无论如何要请他吃顿饭,王志远推辞不掉,只好答应了,但到了结账的时候,张青云发现,王志远趁上厕所的机会,早已经把账结过了。

张青云不好意思,硬塞给王志远两百块钱,王志远脸一变说:“咋了,兄弟,看不起你老哥啊?我是真心看得起你这个兄弟,你要是看得起我,就把钱给我收起来,从此不要和我提钱的事。什么你的我的,我们既然是兄弟,就不要讲那么多!来,喝酒喝酒!”

吃完饭,王志远又开车把张青云和他老爹送回了党校的住处。回到家里,张青云听老爹对自己说:“儿子啊,这个人值得交,人家对咱可不赖,你可得对人家好点,以后出息了别忘了人家。”

张青云说:“我看这一辈子要想出息难了,咱一没人,二没钱,谁会用我啊?只能承别人一辈子的人情了!”

老爹听了叹了一口气说:“也难说,命运这东西,谁也说不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吗,我相信你儿子,就你这材料,比他范红堂一点也不差,决不会一直埋没下去的。”

谁料想还真是被老爹言中了,自己时来运转,做了大官的秘书。

王志远问张青云中午有没有时间出去吃饭。

张青云:“没有,下午吧,中午王省长可能还有事,再说中午时间太短,还要抓紧时间休息一下,不然下午没精神。”

王志远说:“好吧,那就晚上,你要是不介意的话,范红堂也参加,他托我跟你说说,想请你吃顿饭,你看行不行?”

张青云说:“吃饭肯定没问题,人家一个大厅吃饭,算给了很大的面子了。问题是晚上不知道省长有什么安排,我走了走不了。这样吧,先答应他,如果省长这里没活动,我就和你一起去。有什么变化,我再告诉你。”

王志远说:“好吧,没什么变化的话,下班我开车在楼下接你。”

张青云说:“好吧。先这样。”就把电话挂了。

看看时间过了十二点了,秘书长袁保山和省长办主任秦远哲都过来了,请王省长下去一起吃饭。大家一起进去,看王天成还在批阅文件。

看几个人进来了,王天成才意识到下班时间到了,看看表,十二点多了,就摘下眼睛,去了一趟卫生间,和大家一起走出办公楼,到后面的小食堂里吃饭。

到了那里,张青云发现几个副省长、副秘书长们都坐好了,单等着王天成到了就开餐。


状态提示:第25章 前途无量--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