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恐怖悬疑>读档失败的大鬼斩役物语>鸟山明和龙珠的三十年传奇
》上,《龙珠》刊登了最终话第519话,为这十年半的连载落下帷幕,单行本共计42卷,这在当时的jump已经算是屈指可数的几部超长篇作品。

《龙珠》完结的影响,在《周刊少年jump》的销量变化上最为直观的反应出来。随着1996年在《灌篮高手》也宣告完结后,1997年杂志销量就跌回到400万册,更是多年来第一次被之前牢牢压制的竞争对手《周刊少年azine》在销量上反超,一直到又过了两三年,新一代的王牌《海贼王》正式崛起后这种情况才再度扭转。(顺带一提,在《龙珠》和《海贼王》之间那几年,jump杂志充当头号人气作品的是《浪客剑心》)

而《龙珠》也耗费了鸟山明作为漫画家的全部热情,身心的疲劳让他一早希望完结,对后面的故事坦承仅仅是为了连载而连载。《龙珠》完结时,1955年出生的鸟山明年仅40岁,以漫画家来说远远不到退休封笔的年纪,但那之后的近二十年时间里,鸟山明都没有再度执笔过任何一部长篇漫画,仅仅是兴之所致,不定期画一些短篇作品,或是为《龙珠》的世界观补充一些设定。

当然作为游戏玩家,应该会知道鸟山明除了漫画家本职,还有另外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担任游戏人设,其中最经典的自然是日本国民pg《勇者斗恶龙》系列,从1986年鸟山明被邀请加入初代游戏后,堀井雄二、椙山浩一和鸟山明这三人组就是制作组中的固定阵容,每一代都必然少不了鸟山明的人设。以至于经常有玩家说鸟山明这些年就算没有龙珠的收入光是靠dq这张长期饭票也够赚了……而除了dq系列外,鸟山明先后主要参与过的游戏还有《超时空之轮》、《行星格斗1&2》、《蓝龙》以及几款《龙珠》改编作。

三十年来传奇依旧

和许多连载时红遍天下,完结后迅速退热的作品不同,《龙珠》的人气在漫画完结后仍然一直延续下去,单行本发行量不断累积,目前在日本国内各版本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一亿五千六百万本,一早成为日本漫画里屈指可数的“亿册”级别,而在被后起之秀《海贼王》超越前,更是毫无疑问的jump销量第一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更是有着近三亿的销量。

《龙珠》的漫画在1995年画上句号,《龙珠》的故事在那之后却依然继续下去,tv版的《龙珠z》在1996年1月31日播出最终话,但紧接着就继续播出了《龙珠gt》,而这部完全独立原创,脱离漫画剧情的动画也在爱好者之间引起诸多争议,焦点多数围绕是否将其算作《龙珠》正统作品问题。而归根结底,《龙珠gt》的诞生本身就是富士电视台和万代公司希望漫画完结后动画能继续延续下去,拿出企划请鸟山明完成部分设定后的产物,由官方完成获得授权的“同人”作。

除了gt之外,《龙珠》系列衍生的常见改编作还包括剧场版和游戏在内。从1986年首部剧场版《神龙传说》开始,十年时间《龙珠》竟然连续推出了17部剧场版,90-95年连续六年都是每年上映两部,足可以想象当时《龙珠》的热潮,而时隔多年后,重启的2013年剧场版《神与神》又重新找回了鸟山明担任设定,仍然大卖30亿日元的票房。而官方也表示会在2015年再度推出新的剧场版。

游戏方面,同样是自1986年推出首作以来,就接连不断登陆各时代的各大机种,fc、gb、ps、ps2、nds、xbox360,一直到最新的ps4上的作品,预定在2015年2月5日发售的《龙珠:超宇宙》。而粗略统计《龙珠》系列改编游戏目前超过50款以上,销量超过4000万套,虽然大部分并没有原作者鸟山明的参与,但制作组多少也发挥了创意,加入了不少玩家想象过的角色,让不少梦幻对决得以实现。

而《龙珠》这个名字的价值,更不仅仅是这些数字所能反映的,若单以销量方面的各种记录,jump的新一代王牌《海贼王》已经在各方面实现了对《龙珠》的全面超越,甚至某种程度上现在的jump对海贼的依赖程度比当年龙珠尤甚,也就导致海贼未来的完结问题恐怕会比龙珠时代更加严重……但《龙珠》的影响则是更全方位的,它的成功证明了jump所选取的少年漫画模式是颠扑不破的王道,一整代人看着《龙珠》而长大,当中太多的要素被深深烙印进了他们的脑海中,神龙,比武大会,冲击波,战斗力,超级赛亚人,合体术……《龙珠》留下来的这种种名字早已经是耳濡目染,随手拈来的固定记忆,远不止于二次元。

在全世界范围,《龙珠》则收获了更多的支持者,欧美国家对于《龙珠》的喜爱同样不亚于日本,至于国内,则更不用说。毫不夸张地断言,《龙珠》改变的不光是漫画业界,而这个名字的价值更远远超出漫画本身,足可以成为一项单独的文化,在30年前和30年后,当孩子成为大人,它依然被世上那些和我们活过同样时光的一代人所铭记。


状态提示:鸟山明和龙珠的三十年传奇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