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第734章 朝沧梧而夕北海
听了他的计划后,暗暗惊叹,这些中原权贵们,胃口还是真大,本事也了得,

合则两利。

宁纯其实也没多少选择。

就算合浦珍珠稀罕珍贵,采珠业很赚钱,但现在他们也无法独享。

廉州是宁纯和父亲宁宣两代开拓的,但现在长安的这些贵人们要来,他再不舍也没有办法,

除非开战。

但宁长真宁道明他们已经试过了。

武德六年,宁长真贡合浦大珠给长安天子,李渊拒收。

宁长真他们起兵反唐,想先下手为强,结果长安天子都没出一兵一卒,一道诏书,岭南反唐和忠唐的先打起来,最后宁长真、宁道明兵败身死。

钦州都督府罢撤。

宁家要不是宁纯当时站在朝廷一边,只怕宁氏如今的地位都保不住。

看着康婆拿出来的一个又一个合作计划,

说是商量合作,其实哪又他拒绝的余地。

看着康婆,宁纯走神,

心中一阵悲凉。

继而又想到,其实他们的这些做法,跟宁氏当初开拓蛮地也没啥区别,对俚獠蛮来说,他们也是外来者,

他们设州置县,编户入籍,他们建盐场、开田地,修城屯兵经商,那些溪垌蛮又有什么能拒绝的。

现在只不过是对调了下身份。

程处默从长安来到合浦做刺史,

武怀玉这个宰相更是要染指制盐、采珠等各方面,甚至他们还要筑城、屯兵、修驿站、屯田、经商、建学校等等。

“武相给宁公留了些子弟进京的名额,想读书的可进国子监,可习武的可进三卫五府,或是北衙禁军,”

“宁氏年轻才俊者,武相公也愿意荐举内地为官,”

宁纯笑了笑,“那多谢武相公了。”

等康婆走后,宁纯坐在屋里沉默许久。

最后想通了。

冯盎都主动入京,且会留在长安,陈龙树对朝廷的安排也是完全听命,他宁纯又有什么资格抗拒不从呢?

况且这是长安,

他若拒绝,根本回不去廉州。

其实就算他从命,他也一样回不了合浦,开春后离开长安,他就要直接到苍梧上任刺史,并不能回廉州。

嗯,皇帝还要留他儿子在长安,说是侍从天子,其实谁不知道那是人质。

长安的贵人们不仅要去廉州做刺史,还要在那采珠、制盐,还要开矿、屯田,据说他们计划在廉州屯田种甘蔗和棉花,

宁纯摇摇头,打算不去管他们。

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他识相点配合,人家吃相还没那么难看,还会捎带上他宁家,也给那些溪垌主们啃点骨头。

为何这贞观朝的贵族子弟们,这么热衷下岭南?

他们不怕岭南的瘴气吗?

宁氏在岭南三代人,百年打下的基业,如今要被那些关中人抢走了,

却又是那么的无能为力。

太极宫里。

武怀玉陪皇帝下棋。

他下的很慢,每一步都要考虑许久,

不是想很想赢,而是在考虑如何输,还得输的很真,真难为他了,

皇帝却显得比较轻松,一边下棋还一边在说话。

“宁纯肯去梧州了?”

“嗯,他愿意配合交接,他去了梧州,廉州钦州这边的宁家,也会对新任刺史长孙冲、程处默全力配合的,”

“陈龙树呢?”

“他也很识时务。”

“哈哈哈,”李世民哈哈大笑,非常高兴,“本以为会有场恶斗,现在看来,倒是不会有了。”

“陛下,冯盎陈龙树宁纯这些人,都是聪明人,”

“好一个聪明人,识时务者为俊杰。”

“其实也在意料当中,就比如说冯氏,他们是在南朝刘宋时北燕南渡的,世代岭南为州郡长官,可南朝宋齐梁陈变换,再到隋唐,冯家可曾抗拒过中央?

甚至在隋末之时,钦州宁长真归附萧铣,而冯盎依附于林士弘,这些地方豪酋,连趁乱割据称王的胆量都没有,如今我大唐煊威赫赫,岭南这些豪酋又岂敢对抗天威?

宁长真冯暄谈殿之流的败亡,早就是前车之鉴了。”

为何草原始终是中原心头之患,反而南方从来不是?说到底还是北方草原是很容易形成强大的统一势力,而南方,不南是岭南还是黔中南中等地,从来都是一盘散沙,

“既然冯陈宁等豪酋们这般识时务,那这次就先集中力量,把那些不服王化的狸獠蛮征服平定,”


状态提示:第734章 朝沧梧而夕北海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