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养成一个大唐>第六百零四章 史无前例

战争发展到这个地步并不会让人觉得惊讶。

现如今,大唐的强大已经是人尽皆知了,尤其是在经历过万国来朝以后唐朝的强大已经随着使节团的回归传播向了几乎所有的大唐周边国家。

高句丽的反抗战争,从自始之初就没有人看好高句丽能够翻盘。

翻盘尚且很难,更别说触底反弹的绝地翻盘了,若是这都能让高句丽翻盘了,那么大唐以后在亚洲圈子也就不要混了。

但所有人都没能想到,高句丽在反抗大唐的战斗中能搞出来这么一出好戏。

自古以来皇位的更替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极为重视的事情,因为皇帝的更替势必会让国家变得不稳定。

哪怕是最正常的皇帝驾崩、太子继位都会被人重视,因为新君想要掌控朝臣需要时间,从太子到皇帝这个身份的变更有很多的东西都要去适应:从生活到工作都需要。

名正言顺地太子继位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是渊盖苏文这种谋逆弑君另立新主的了。

此时此刻,高句丽的国都平壤已经彻底乱了起来。

“诶,你听说了没?”

“听说什么?高藏王继位的事情?”

“嘘!你不要命啦!?”

“哦哦哦,那事儿我知道啊。”

“什么啊!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什么这回事那回事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舅舅家的儿子的媳妇的三叔的儿子……”

“不是,你说的都是什么玩意儿?!”

“你听我说完!就是我舅舅家的儿子的……反正就是在这次被强征入军队了,他说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那是咋回事?”

“你知道渡海到我们南边的唐军吧?在那边的战争我们根本就没赢!”

“什么?但是渊……不是说赢了吗?”

“不但没赢,还被唐军打得不敢靠近了!”

“不会吧!?”

“北面咱们的城都破了,原来的那个啥召现在的那个啥回平壤,结果南边没打赢,所以就被关起来啦!”

“但是现在……”

“你知道啥?原来的那啥没啦!”

“什么?不是说因为打仗的事情忧劳成疾吗?”

“什么啊!忧劳成疾能直接找新的人顶上吗?”

“说的倒也是……你这是要干嘛?”

“我们准备全家都逃去大唐!”

“什么?你这不是投敌吗?”

“管他呢!我都听说了,去大唐只要三年不犯事儿就能申请成为大唐的那啥来着?哦对了,公民!”

“公民是啥?”

“就是大唐的老百姓,不是贱籍也不是奴隶的那种,就是最平常的普通人。”

“这么好?”

“可不是,到时候只要多服上一年的徭役,我们也能像大唐人一样种那种产量高的吓人的粮食!!”

“真的假的?我们也行?而已算下来一共只要四年?”

“肯定啊,我舅舅家的……随着使节团去过大唐了,他说之前和大唐打仗打输了的突厥人就是这样的!”

“真的假的!那干脆让被强征入伍的士兵投降算了,我们还能早点过上好日子。”

“我是不指望了,我得早点走,免得那些混蛋死扛着,到时候唐军打进来伤着我们怎么办?而且说不定早点去大唐他们还能看我态度好给我点好处,像少服点儿徭役之类的!”

“啊?”

“你在这墨迹吧,我先走了。”

与此同时,在平壤城内还发生着一幕不太和谐的景象。

“军队征召,战争即将结束,王上由命,但是年满十二岁的儿郎们皆要接受征召入伍军,为我高句丽奠定最后的胜局!”

在这种充满着希望和激励的喊声下,一名名男丁被军队带走,但却是强行带走的,最后留下的只有父母和祖父母这些长辈的哭喊声。

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及笄,这是成年。

虽然在这个人均寿命短且生育年龄大为提前的年代,十二岁的男孩已经是不算小了,普通人家的男孩在这个岁数都不知道干了多少农活了。

但战争不一样。

十五六上战场都已经算是很早的了,十二岁就上战场,这无疑是会断了一个国家的根基。

“婆娘,我们跑吧!”平壤城的一个角落,方才在街上和人说悄悄话的老汉拉开了衣柜门,将自己十几岁的儿子拉了出来。

“跑?我们能跑去哪?”

“去大唐!”

……

在这个时代,有时候散播一些消息能对战争有些极大的促进作用。

就像是现在。

“陛下,平壤城已经彻底乱了,根据那些逃出来的百姓们说如今平壤大街小巷全是强行带人从军的士兵,百姓们都想着逃走。”

李积看对上首的李世民汇报着,同时不忘用略带佩服得目光看了看姜云明。

没错,提出直接让人潜入平壤散播消息的人正是姜云明,而且派出去的还都不是普通人,都是在之前的战斗中投降的高句丽士兵。

至于怎么让他们心甘情愿回去掘自己国家的地基?很简单,因为之前平壤城内所传的风言风语都是姜云明告诉那个高句丽士兵的,而那些条款也是真的。

一年徭役,三年即可为民。

当然了,像是被人看守着这些事情他没说。

不过姜云明也没打算做得太过分,不过就是进出的话要严加盘查罢了,如果他们真的想成为一个大唐的公民,那么那些条条框框的


状态提示:第六百零四章 史无前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