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穿越重生>大明武勋>第二百零三章 收拾衍圣公

正德小皇帝之所以不敢直接宰了孔闻韶,当然是他不敢!

他现在哪怕恨不得把孔闻韶一把掐死,也要克制。

因为,孔闻韶从来不是代表他自己。

这个人,代表了诸夏数千年以来的精神传承,他代表的是“为政以德”、“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民贵君轻”,代表的是“尊孔崇圣”,代表的是这个时代最主流的思想主张。

所以,他不能直接杀了!

杀了孔闻韶,不但天下读书人会群起而攻之,朝廷也会政局不稳,他这个小皇帝,说不定会被人找出无数理由,来证明他的不合法性。

故而,他将孔闻韶当亲爹一样……连弘治皇帝也没享受过的待遇,被用在了孔闻韶身上。

但是,小皇帝就不能收拾他了?倘若换一种方式呢?

比如,正德小皇帝了自己的担忧,孔氏一门不法,朕不敢轻处,只能“恭敬”地带回京,然后由诸位臣工商议处置之方。

顺便,小皇帝还罗列了无数证据,之中就有兖州府的二十万赈灾银,五十万石赈灾粮,数不尽的物资,以及不知所踪的兖州府百万石存粮。

这么大的事情,小皇帝当然不敢处理,他现在也心惊胆战,哀叹圣人之后,怎会出酒肉之徒,害民之贼……云云。

这个皮球,就被小皇帝完美地丢给了朝廷大臣。

朝廷大臣该怎么接呢?

之前,孔氏一门虽然有不法之事,大家能遮就遮,能藏就藏,能躲就躲,能掩就掩……尽量当作没看见。

比如孔闻韶刚刚继位,就立即上书云“孔氏税粮,在成化年间曾恩免三分之一,今圣裔贫困者甚多,乞尽蠲免”,又奏请“尼山、洙泗书院及邹县子思书院,每年各有祀事,无人主持,奏请其弟孔闻礼主之”。然后又奏请“封孔闻礼五经博士,专主子思书院祀事;并准孔氏族人贤者任尼山、洙泗两书院职”。

这种求官封职,当然是小事,朝臣们也没放在心上。

但是,弘治皇帝当年可是郑重把“减免税粮”之事,拿出来浓重讨论了许久。

虽然,孔氏也有举人,但天下无数眼睛看着,孔氏每年随意拿个万石出来,既应付了朝廷,也做了榜样。

而其个中深意,却是说:皇帝老大,最近孔家穷得慌,还请陛下赏赐。

于是,弘治皇帝和诸位大臣商议之后,大手一挥,就是无数赏赐下去。

小皇帝刚刚登基的时候,也挨了这么一记闷棍。

本来,大家想着,你好我好大家好,孔氏吃大头,俺们喝点汤,有孔氏这种名门望族撑腰,大家也干得不亦乐乎。

偏偏,小皇帝莫名其妙就去了兖州府。

偏偏,选在林知府去救济曲阜的时间。

偏偏,兖州府一点存粮都没有。

偏偏,所有物资都运去了曲阜。

偏偏,本次赈灾的主持人是朝廷文臣之首,刘健!

人家小皇帝也干得合情合理,根本没亏待孔闻韶,也没诬陷孔闻韶;当然,皇帝陛下初闻此事,毕竟有点“小慌张”,以致于此事传得天下沸沸扬扬。

大家本想上书给孔闻韶求情,没想……第一封奏则入内阁的时候,直接被李东阳丢进了火盆子。

第二封、第三封、第四封……大家明白了,连孔闻韶的老丈人李东阳,都不敢明目张胆保女婿,谁敢乱来。

于是,就形成了诡异的局面。

大家都想保,因为这不但关乎文人的脸面,也关乎圣人后裔,更关乎……做个好人,套个交情,日后有个万一,能聊上话是不是!

可是,现在大家都不敢动作了!

京师的青皮们,也不去找商贾老爷们的麻烦了,而是天天嚷嚷着“务极尊显,继奉先志,尊儒重道,不敢失坠乎?”。

也有小儿唱起童谣,“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文氏忠烈,擎天捧日!”。

这么一来,大家更不敢了!

读书人就没几个傻子,能做到朝廷官员的更是如此。

至曲阜上京,沿途的济宁、霸州、德州、沧州、天津……一路又是童谣,又是大字报,又是小民上京告状;到了京师之后,酒馆茶舍,树下棋翁,街间青皮,统统都在说孔氏不法,孔氏害民。

这里面要说没鬼,谁都不相信!

官高一些的,单看这些动作,就立即知道只有一个人有这个本事!

谁?当然是皇帝陛下!

不管皇帝陛下是害怕冤枉了孔闻韶,又或者有心收拾不法士绅,孔闻韶……准确来讲,孔氏害人之举,证据确凿,无可辩驳!

甚至,读书人血气沸腾,分成了两派;一派言及圣人之后,行下作之事,极其不忿;一派言圣人之后,自当有特权,可令其弟孔闻礼继位衍圣公。

可当官的经验多丰富,一句“文氏忠烈,擎天捧日”让众人心惊肉跳。

文忠烈是谁?

当然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文天祥!

文大人最出名的事情是什么?

是宁死不降,以全名节!

可是,同一时段的孔氏呢?

蒙古大军一到,孔元用、孔之全立即举双脚投票,还口口声声和宋朝、金朝两位衍圣公扯皮,说他们不修祖祀,非孔氏之宗,言下之意就是劳资才是正统,所以蒙古人也是正统,大家赶紧投降吧!

这段往事,谁敢提?

没人敢提!

大家就算内心再鄙视,再如何唾弃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三章 收拾衍圣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