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都市现代>异国猎宝档案>第342章流沙坠简

李宁很忙,没两位二世祖这么悠闲,先行离开。

“你怎么研究起股市?那玩意我虽然学了四五年,可真心没找到入门的感觉。”李加成盘起双腿,斜靠在沙发上,哪还有名门公子的范儿?

“嗨,这不……想钱想疯了么?”李承摇摇头,自嘲道。

“切!信你才有鬼呢!”李加成鄙薄的眼神飞起。

他忽然想起什么,坐直身子问道,“欸,对了,听说那个小潘有司……死了?”

“不清楚。”李承摇摇头。

尽管和李加成关系很好,但这件事一丝一毫不能透露,甚至都不能让他知道,与自己有干系。所以,李承很干脆的否定,“我也是偶然遇到,才让阿伟去盯梢的。只知道他被人挤下来,估计被抓走了,至于死不死,还真不是很了解。”

“话说你还没告诉我,离港前的那场车祸,究竟是不是他们干的?”他反问一句。

“不是我会问么?”李加成撇撇嘴,又问道,“你怎么得罪那帮人的?竟然想要弄死你?还有,如果不是了解你,我还真怀疑小潘的死,是你干的。这报复,来得也太快了。”

这句话,让李承心底舒了口气。

给安田建打电话,告知小潘有司的隐藏位置,以此来报复小潘,都是基于李承的猜测。现在终于证实那场车祸是小潘致使的,他完全摆脱对小潘之死的“负罪感”。

李加成的疑问,是需要解释的——人家都找人杀你了,你说和他没关系,谁信?

对此,李承已经拟好腹稿,笑着摊摊手,“别提了!我在他店中购买了一套《寿世保元》古籍善本,上面有些山水文印。他以为那是赤城山宝藏秘图,认为我知道宝藏秘密,从那以后,就开始纠缠,我把那些山水文印都复印给他,他还不放过我。”

这话半真半假,略去《秋山图》交易一事,虽然仍然有漏洞,但大体能解释过去——小潘有司想要灭口,从而独占赤城山宝藏秘密。

“那……”李加成扣扣下巴,想了会,手指对李承点点,“八成那山水文印,与什么什么宝藏,真的有联系。那东西呢?在哪儿?我也看看。”

李承横了他一眼,“你家就是大宝藏,还在乎那点东西?不知道东瀛前段时间抓过一批么?新闻都播报了。”

“行!你要研究稍后去我那拿去!”李承很大方的点头。

李承如此表态,让李加成一愣,“哟,你这是不相信我的能力?”

“相信!你找到宝藏,别忘了给我一成利就行。”李承哈哈一笑。

小潘有司研究《寿世保元》十年,啥结果没有,李承不信他能找出秘密。

这家伙,还真不见外,拉着李承立即出门,还真的拿走了一套十卷的《寿世保元》。

男人呀,不管有钱没钱,探险探宝的心,都一样。

…………

回港后,李承的生活又走上正轨。

接受了一次饶老最为严格的考核——做试卷。

一共一百二十道问答题,全是开放式历史问题,李承被师傅关在屋中一整天没下楼,做完之后,整个人都是懵的!

老先生亲自批阅试卷,两天后,没有告诉李承成绩,而是笑眯眯的塞给他一本书——《流沙坠简》,限期一个月之内,整明白!

李承大喜!

这是世界考古上一门新学科——简帛学的创始读本,奠基之作!

简帛学是一门通过对地下发掘的含有古代文字、图画的简牍帛书的系统研究来补充、修正传统文献所记载史实的科学。

显然,两年历史基础的夯实,老先生认为他已经可以接触一些更高深的课题。

《流沙坠简》,是清末民初两位考古学大师、甲骨文研究学者罗振玉、王国维,花费五年多时间,合辑的一本,关于敦煌汉简内容考证、释义、延展的简学著作。

《流沙坠简》一书的精辟考释,以及王国维大师研究敦煌汉简的系列论文,不仅为当时的东西方学者所望尘莫及,而且至今仍不失为近代简帛学的奠基之作。

他也凭借这一系列的研究,奠定中国近现代史学界巨匠、宗师地位!

“流沙坠简”的“流沙”,指发现古简的罗布泊、敦煌、居延海等地;“坠简”的“坠”,有遗失、散落的意思。

据说,这名称是罗振玉先生取的,非常的形象,且有才气!

《流沙坠简》的最初版本,是1914年刊印,由东瀛京都出版社出版,三卷,分为“小学术数方技书卷”“屯戍丛残卷”“简牍遗文卷”。

其中,第一三卷为罗振玉考证完成,第二卷为王国维完成。

1934年,中华书局重新刊印此书,合三为一,并增录王国维大师后续有关敦煌汉简、河西简牍的一系列考证论文,以之为王国维大师去世七周年纪念,俗称《流沙坠简》补遗本。

李承手中这本,就是老爷子珍藏的《流沙坠简》补遗本!

直接将自己珍藏的版本交付弟子阅读,老爷子对李承的期望甚深。

李承既兴奋,又颇有压力——要想一个月读通、读懂这本《流沙坠简》,并熟记内容,挺难的。

这本书被视为简帛学的创始之作,启蒙之书,并非因为它“学识浅”,而是因为它最适合——图文并举的内容模式,能让初学者快速“认字”!

没错,认字!

《流沙坠简》一书中,收录共计588枚(件)敦煌汉简、罗布泊汉晋简牍的照片,上面的文字


状态提示:第342章流沙坠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