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我生活在唐朝>第266章 仿佛回到了过去(二)
.钱袋子里损失了不少。

简直与民争利!!还是那个赋闲在家的君子,听到南太物流背后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之后,恨恨地咒骂某些肉食者的贪婪残暴。

虽然他的穷桑梓们,因此买到了不少便宜东西,家里可以剩点余钱给多年没有新衣物的浑家添置一身,家里的水桶也可以换个新的了。

如果说南太物流只是让“民”们出血的话,那么“南平钱庄”就是让他们断根了!!

前面说到,商人们将货物托给南太物流运送或者选择代为售卖,到时候收钱就可以了,但是古代铜钱如此之重,路上又有山匪,收钱怎么办呢?

嘿嘿嘿,为了大唐人民,我可不是为了赚钱,某黑了心的穿越客按。于是,南太钱庄应运而生。

蜀中发货,长安收钱后,钱会暂存在南太钱庄,然后拿着凭据就可以在蜀中,甚至天下任何一处南太钱庄兑换,你甚至可以将钱存在钱庄内,每年只要付出一定保管费即可。

而且你如果愿意的话,南太物流可以先给你的货估值,先行“垫付”一定押金给你,让你安心,绝对让你不会亏本。

但是这个“垫付”也会有百分之一的手续费,某个穿越客简直心黑的没边了。

更加让人心动的是,南太钱庄开放所谓小额放贷业务,只需要田地即可抵押,五百钱到二十贯之间,也可以贷成耕牛,还有名为曲辕犁,五庄锄,五庄镰的铁制崭新农具,利率极低,只需要年末丰收归即可,谓之青苗钱..........

这下,算是掘了所谓的“民”的根了。

垄断生产资料和放贷,向来都是他们控制乡民和盘剥小商人的利器,九出十三归的利率跟那边一年百取十五的诱人利率比起来,后者相当于白送。

于是在乡间某些“伶俐人”的带领下,大批乡民借了贷款和耕牛农具,摆脱了所谓长工或者“庸耕”的命运。

自己给自己种地,它不香么?而且所谓“利息”比租子低上不少,何乐而不为?

这个在南平钱庄所在的地方,简直可谓是“惊扰民间”的大事,无数以此为生的帮派,寺庙还有“乡老”,都自发地抵制,甚至还有暗地里破坏袭杀南平钱庄的事情。

然后,他们就倒了大霉.......

南平钱庄的试点单位,都是在太平镇国一系的铁控制区域,县令和世家都是太平镇国公主府一系的,当地官员都心知这是“主人”的任务,哪个敢怠慢,纷纷狠狠收拾某些“刁民”........

而且当地世家也在其中起到了“巨大”推动的作用。

这时不禁就有人怀疑了,世家不是放贷放得更厉害吗?这个钱庄不是冲击了世家么?怎么世家还起了巨大作用??

你不会以为太平镇国公主府不放贷吧,不会吧,不会吧?

本身就是天下最大世家的镇国公主府,在李南的建议下,放弃了大部分“高端市场”,只做“乡野贫民”业务,只开展“小额贷款”这件事,就足以让这帮地方世家“叩谢天恩”。

而事后从回馈来看,掌握了物流的钱庄的回报率比之前放贷不知道高了多少去,喜得太平公主当晚好好“回报”了李南。

“放大额高利贷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哪有物流和小额贷款来得快?”李南当时不屑地说,立刻就被某座大山给堵住了嘴,让他噤声.......

在本地世家看来,些许小民有几个钱?这公主都放弃了这么大的利益为民谋福祉,某些“刁民”还敢生事,反对我们敬爱的太平镇国公主?

狼心狗肺之徒!!某个世家家主愤愤不平地看着某个“刁民”愤愤不平的骂道,只觉得正义凛然。

太平公主只搞“寒门”,不搞“大户”,还让出了高端市场份额的行为,让重回朝堂世家们欢欣鼓舞,立刻加入到盘剥维护“小民”的行列中来,而且在朝堂上对于太平一系投桃报李。

你要告是吧,行,我先查查你家,看看你家少交了多少税,强占了多少田地,逼死了多少长工,这点事情,县尊不清楚,我这个长期住在本地的人,我还不清楚么......

于是,小民得到了实惠和迟来的正义,世家、南太和南平得到了金钱,他们刚刚进入朝堂的子侄辈得到了官声和考绩,反过来回报太平公主,然后朝堂一片和谐,李显也很高兴。

当然,除了某些“民”和某些“簪缨”,所有人都很高兴........

还是穿越客那句话,你既然要“讨公道”,那我就给你公道,比你想象中的更加公道。

那个破坏耕牛农具的地主,儿子在长安被排挤赋闲回家的“积善良民”,随后以杀牛罪,活活被杖死,而且“数额之大,罪行之深,让人惊叹!!”

再加上查出的“不法事”,被以谋逆杀了全家男丁,儿子被明正典刑,钱财田地一部分充公,一部分“返还”给被害民众,引得乡民直呼“青天”,县令考绩评为上上,眼见就要超擢拔升。

唐代之所以禁杀耕牛,不仅仅是因为破坏农业生产,更大的原因是怕造反!牛皮可为甲,牛角,牛筋为弓弩,大面积的杀耕牛,让农民没办法耕地,又有了武器皮甲,那就只有造反了。古代哪怕是病死的牛被杀了,牛角,牛筋,牛皮等物,都是要交给官府的,不然就有谋逆之嫌.......

于是那户“积善之家”,就作为一杆“大旗”,活活地被砍倒了。

贪婪的地方世家和急于升官的当


状态提示:第266章 仿佛回到了过去(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