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网络游戏>我若修仙法力齐天>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敛身
聆听他数次讲法毫无所得。

而在眼下,对方一吟一唱之间,不断与他的‘道’在契合。

这是要么没有道心,要么道心高到超出大部分人。

李鸿儒在‘道’上的水准与他有距离,但这种契合程度毫无疑问有了六七分水准。

这也让李鸿儒寻觅的一气化三清收敛术有了通透,开始了真正的参考与学习。

若非老君展现的只是一气化三清的‘收’,而欠缺‘一分三’的部分,老君怀疑对方有部分可能将之整理成自己参考学习文稿的能耐。

“际遇不同,彼此造就各有不同,终究是难如一致!”

老君一声惋叹。

阴阳造就平衡,也存在阴盛阳衰,阳盛阴衰。

这宛如月有阴晴圆缺,有周而复始,也就分不清楚的主次。

但李鸿儒提及一体不分主次,这显然是与他走上了不同的道。

《道德经》的诵读中,李鸿儒从跟随,又到皱眉吟唱,有了区别的吟唱,最终形成一大一小的此起彼伏的声音荡漾。

你说你的道,我讲我的道。

在借鉴时,李鸿儒也在继承上有了延伸和衍生。

老君是阴阳道果,类似于文武元神双修,而李鸿儒是三元神一体。

两人存在相似,也拥有不同。

老君的一气化三清重在调和阴阳,而李鸿儒则是三位一体性质的支撑。

在他支撑的中心,是具备多重基础能力的太吾。

这是他三具身体各有不同时,又具备了相同点,也因此拥有了类似混沌之圆的‘平衡体’。

若要李鸿儒依托老君演法,进而学习到一气化三清,这对李鸿儒来说太过于困难。

但若是在这个基础上只是学一份收敛于一体的手段,李鸿儒觉得做起来不难。

再如何说,他也是大唐朝廷的大儒,更是属于大唐朝廷当代综合能力最强的人之一。

有一份谦虚,李鸿儒也有一份自己的底气。

他口中侃侃而叙,等到动笔的两具身体在书卷最后方添加了‘敛身决’,李鸿儒天眼一收,朝着三位李聃有了躬身拜谢。


状态提示: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敛身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