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宋煦>第四百五十一章 开议

苏轼的‘蜀党’本质上是反对变法的‘旧党’,但又有些特别。

‘旧党’主要分做三个派别,蜀党是其中之一,影响力还比较大,除了苏轼,吕陶等人外,还有一个苏辙。

苏轼的亲弟弟,这个人的官一路做到了三司使,三相之一,可以想见蜀党的影响力。

偏偏蜀党的精神领袖苏轼又不容于‘旧党’,当然,更不容于‘新党’,因此这么多年,他是一贬再贬,甚至贬到了前所未有的海南岛,连苏辙都护不住!

这也将苏轼,渐渐演变成了某种‘中间派’,政见也趋于‘中间’。

在座的都是心思通透的人,一时间想了很多,目光多在王存,苏轼身上流转。

苏轼面沉如水,他哪里能想到,他来递句话,居然就被牵扯进去了。

他此刻内心挣扎,他不想再卷入朝廷是是非非中,可嘴巴张不开,在一众的眼光中,不知道过了多久,渐渐的默认了这件事。

章惇见苏轼不说话,也不意外,刚要说话,就看到裴寅从外面快步进来。

他来到章惇身后,递过两封书信,低声道:“大相公,李夏以及辽国的使臣到了。”

章惇打开手里的书信,一封是李乾顺写的,一封是辽国兵部尚书所写,还都是给他的。

章惇剑眉倒竖,打开看去。

李乾顺的的书信,是一封非正式,又貌似请罪,认真研究又好像都是废话的‘请罪信’。大概意思,就是没有得到赵煦的允许私自调兵助辽,是他不对,请赵煦宽宥,希望能够将西平府,也就是灵州归还,字里行间还有威胁的‘以边境安危、长久计,望请斟酌’。

章惇直接扔到一旁,看向萧天成的。

他与萧天成见过几次,知道这个人是个理智的人才,面色多带了几分认真。

萧天成的书信里,表达了对‘互市’的赞同,表态会尽力促成,希望宋国这边,能够在辽国平乱的事情上,‘知分寸,晓进退’、‘不做一时之算计’。

章惇冷哼一声,直接全都扔到一边,语气冷漠的道:“官家那边也收到了?”

裴寅躬着身,道:“是应该更早一些。”

章惇双眸森然,道:“不能拖了!得尽快召开封赏大会,各位将帅,要尽早归位。李夏,辽国那边,得继续施压,否则还真当我大宋是区区两封信就能随意威胁的了,可笑!”

众人虽然没看到信,但也能猜到一二。

作为兵部尚书的许将,道:“大相公,事不宜迟了。”

章惇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紫宸殿大议之后,枢相,你带着折可适,郭成,种建中去见官家,有些事情,要告诉他们。李夏不足为虑,但也不能小视。辽国,胆敢乱来,放手去打!”

众人心头一沉,暗自拧眉。

章惇脾气向来刚直,神宗皇帝对李夏的讨伐,有很多是章惇极力坚持的。

只是,对辽国开战,他们心理上有些接受不了。澶渊之盟,是宋人心头上永远抹不去的阴影。

章惇没有任何废话的意思,站起来,道:“该说的都说了,离过年没几天了。江南西路的事要了结,开封府试点要总结,京察要有结果。明年各项不熟要准确到位,按时按点完成,决不可拖延!”

一众人齐齐起身,抬手道:“下官等领命!”

章惇转身要走,忽然又道:“苏东坡,跟我来。”

苏轼正一肚子疑惑,应着就跟向他。

蔡卞收拾东西,看向梁焘,道:“梁尚书,你也来一下。”

随着大宋钱粮的剧烈运转,掌握钱粮的户部尚书,越发得到凸显。

“是。”梁焘道。

章楶与许将对视一眼,两人默契的走在一起。

‘军改’如果由兵部主导,那枢密院就不自觉的被削弱了,尽管枢密院的权职一直是‘调兵’。

其他人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说着事情,出政事堂。

王存神色松缓,面带微笑,独自一个人走着。

他现在的心态最为复杂,有轻松写意,也有些担忧。

轻松写意,大部分来自于孟皇后生的是儿子,不管怎么说,孟皇后也是高太后定的人,身上的烙印是洗不掉的。他们‘旧党’的身份,必然会在无形中拔高,更为凝聚!

担忧虽然少,却也有,那就是苏轼入主工部。

苏轼以及他背后的‘蜀党’的政见,令‘新旧’两党不喜,他入主工部,必然会削弱‘旧党’在工部的势力以及在朝廷的地位,还会分化整个‘旧党’。

在鸿胪寺一直焦急等待的‘伐夏之役’的武将功勋,得到消息,也算是松了口气。

朝廷的争斗最为残酷,他们还是希望能尽早离京。

总之,赵权的出生,无意中,平复了朝野的暗涌。

过了几日,随着封赏临近,朝野气氛变得热烈起来。

封赏,是最能激励朝野士气与民心的。

在开朝的前一日,赵煦率领百官,祭祀宗庙。

在一番复杂的仪程后,李清臣读者祭祀诰文,赵煦老老实实上香,朗声宣示,告慰先祖。

接着,赵煦下旨,在御街为章楶新建了一座雕塑,雕塑就在宣德门不远处,高达巍峨,下面的铭牌,清晰的记录着生平,功勋,尤其是还有一排显眼的字迹:太子太傅,浦成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这座雕塑早就在修建,只不过立起花了些时间。

赵煦带着众臣,看着雕塑,朗声道:,我大宋也不遑多让。这条


状态提示:第四百五十一章 开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