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汉末独行>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的局面(三)
人没有任何没落的迹象,而是出了不少的人才。

如果说孙策喜欢的是老三孙翊,那么孙权喜欢的就是老四孙匡!甚至都将自己的乌程侯让给了孙匡!

但是轮人才还不是因为他们兄弟几个。

叔伯兄弟之中,孙坚弟弟孙静次子孙瑜,官至奋威将军。

三子孙皎,官至护军校尉。

四子孙奂,官至扬威将军,封沙羡侯。

都算是武将出身,也算得上是没有给父兄丢掉脸面。

真正最出名的叔伯兄弟里面,还是要看孙羌这一脉!

孙羌死的早,所以留下了两个儿子也不是孙坚或者孙静帮忙照顾的。

长子孙贲,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然后就开始独立照顾年幼的弟弟。

孙贲初时为郡督邮守长,孙坚于长沙起兵,孙贲弃官跟随孙坚。

孙坚后战死,孙贲统领孙坚部众扶送灵柩。

后来袁术迁移到寿春,孙贲前去依附。袁绍任命会稽人周昂为九江太守,袁术大怒,派遣孙贲攻击周昂,并于阴陵击破他。

为此袁术表孙贲领豫州刺史,转丹杨都尉,行征虏将军,参与讨平山越。袁术占据寿春后,扬州刺史刘繇迁至曲阿,并驱逐孙贲,孙贲惟有退还历阳。

之后在孙策出山之后,直接带着士卒跟随着一穷二白的表弟孙策,开始了平定江东之旅。

孙贲到孙策的麾下之时,孙策已平定吴郡和会稽两郡。

然后孙贲便跟随者孙策攻打庐江太守刘勋及江夏太守黄祖。

回军之时当他知道刘繇病死了,于是直接带着兵马又平定豫章。

最后孙策直接任命由孙贲领豫章太守,后来封都亭侯。

到孙贲去世,他一共当了足足十一年的豫章太守,然后帮助孙家在江东立足,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果说孙贲主要功劳是帮助孙家兄弟稳定了江东,那么孙贲的弟弟孙辅就是帮助孙策打下江东的!

孙辅最开始是靠着扬武校尉之职辅助孙策平定江东三郡,帮他打开了局面。

然后建安二年,在孙策征讨丹杨等七县的时候,孙策派孙辅驻守历阳抵御袁术,并招诱留下的百姓,纠合失散的兵卒。

以后孙辅又跟随孙策讨伐陵阳,活捉祖郎等山越山贼将领,平定了江东内患!

建安四年,孙辅随孙策率军袭击庐江太守刘勋,因功被任命为庐陵太守。

再后来他升任平南将军,假节并且兼任交州刺史,成为了真正的封疆大吏。

不过后面因为通曹,就被孙权把他这个表哥给办了!

可以说,孙家在江东的前半生,孙家人那真是人才辈出!

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孙家到了后半段,就和垮台了一样!

孙策唯一的儿子孙绍,文不成武不就也就不说了,毕竟有孙权压着呢。

孙家三脉里面那么多人,唯一一个真有本事出了名的,就是孙桓!

而且在曹魏三路大军攻伐江东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曹丕的布置有问题,就没有人发现孙权的布置问题更大!

东路军,江东洞口防线,主帅是江东老将军吕范。

中路大军,濡须口防线的统帅乃是濡须都督朱桓!

西路大军,江陵防线那是江陵守将,孙权的发小朱然!

这场几乎出动了江东所有兵力的大战,居然没有那个刚刚打败了刘备,威名赫赫的江东第四任大都督陆逊!

不仅如此,孙权在另一个地方的布置,那也是十分厉害的。

那就是孙家人的布置,三路大军,愣是让他孙权在每一个地方都安插了一个孙家他们的自己人。

扬威将军,领广陵太守孙韶,以及定武中郎将孙朗两个人跟随吕范,镇守洞口!

偏将军孙盛,以及建武将军孙桓跟随大军驻扎在江陵!

至于朱桓镇守的濡须口,看似没有孙家子弟看着他们,但是可别忘了孙权最开始并没有在江夏山。

而是在距离濡须口并不算远的彭蠡水,之后才转移到江夏山的!

他的身边还跟着扬武中郎将,领江夏太守,夏口督,孙奂!

这个配置说明了什么,用无兵无将的陆逊去防备和他有着大仇恨的刘玄德,

然后任用朱桓,朱然这等当时还算是无名之辈的家伙。

以及吕范这种已经土埋了大半截身子的老家伙镇守三路。

同时用孙家人填充进去,与其说是让他们去帮忙抵抗曹军,不如说是让他们看管这些领兵的大将!

让他们这群孙家人,去当比那主帅更加让他们恶心的一个职位,监军!

而且这群人的能力,还是真的不怎么样!

孙盛和孙桓在江陵,结果一个修着横江坞堡,修着修着就没了,不是横江坞堡没了,而是他孙桓没了,江陵围困战一打就是半年,说实话和这个倒霉的家伙有很大的原因。

至于朱然差点死在了江陵,那就是另外一个原因了,那是因为孙盛开场就被打爆了,然后因为孙盛的原因,诸葛瑾,潘璋,杨粲以及蒋钦之子蒋壹等人,不得不去救援。

最终的结果就是诸葛瑾被曹真和夏侯尚两面夹击,失去了中洲坞堡,被张郃奇袭中洲之后整个南郡就一分为二了,蒋钦之子蒋壹也因此而直接阵亡了,连累了那些跟随蒋钦征伐多年的悍卒也一同阵亡。

江陵战场直接被曹军打爆了,可以说和孙家的那两个宗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同样的,在洞口战场上,东吴也被打爆了,但是和老天刮大风有关系,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的局面(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