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玄幻奇幻>城管无敌>一百三十七、沸腾之海,死亡之雪

先声夺人的死亡之光尚未从人们的视野中消散,毁灭天地的核子风暴也已紧跟着接踵而至。

——氢弹在空中被引爆后,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先是迅速冲向地面,其中一部分被迅速弹起,形成一朵明亮夺目的巨大蘑菇云,从地面冉冉升起,一边翻滚着烈火与浓烟,一边不断地扩散,爬高,最终一柱擎天般地傲然矗立于苍穹之中……这朵可怕的、明亮的,带着致命辐射的蘑菇云,光是基部的直径就足有两公里以上,而高度更是最终达到了五十多公里,远远超过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至于另一部分的冲击波能量,则裹挟着无数的辐射尘埃,在地面席卷起一场更为致命的核子风暴!

——这场核子风暴的声势是如此的恐怖,其中心风速已经远远超过了音速。而这种超音速核子风暴的破坏力,更是在12级台风的百倍甚至千倍以上。只见它仿佛雷神的巨锤,轻而易举地搅动着这一方天地:

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被连根拔起,一座座草木葱茏的小山被剃成秃顶,一幢幢坚固的楼房仿佛火柴盒一般被推倒掀飞,高大的灯塔似乎被一双看不见的巨手扭曲、绞碎,地面上的火车、汽车、渡船和人畜,更是被巨大的气流卷到高空,好像皮球一般抛来抛去……就连佐世保军港周边那些累世经营、坚固异常的海防炮台,也都仿佛沙子堆砌的城堡一般。被粗暴地从岸边撕扯下来,抛进了沸腾的大海。有一艘倒霉的小型货轮,居然被抛飞到足足五公里之外的陆地上。把一座只剩残垣断壁的神社给彻底砸了个稀巴烂。

除了被彻底毁灭的佐世保军港之外,氢弹的冲击波还把死亡和恐惧向四面八方扩展开去。犹如最暴烈的台风一般,把数以百计的村落和市镇夷为平地,又掀飞了更大一片范围内的屋顶——事实上,光是冲击波本身把人震死的场面,就已经极为可怖,甚至让有些受害者的眼球和内脏。都直接从体内飞了出去!

更何况,虽然在那些距离爆心比较远的地方,仅仅凭着核子风暴本身的冲击力。可能已经无法对人体造成致命效果,但那些被冲击波毁坏的建筑物碎片和废铜烂铁,却犹如致命的霰弹一般到处抛飞,以子弹般的高速穿透门板、击穿墙壁。冲向猝不及防的被害者。溅起一朵朵血花,造成了数量惊人的二次伤害!

接下来,在犹如超级火炬一般明亮的蘑菇云的照耀之下,熊熊烈火也在方圆上百里内的街町和山林之间燃烧起来,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氢弹爆炸时释放出的致死剂量核辐射,在第一时间就杀死了大部分潜在的救火队;而核爆造成的高温热浪,则让原本就易燃的日式纸木建筑仿佛干柴遇上了火星……在持续的大火和长期的高辐射之中,即使是躲在地下防御工事里的人也很难存活。只能祈祷自己离核爆中心足够远。

一位日本记者的报道,记载了蘑菇云下面的浩劫惨状:“……在不留下任何生机的绝对死亡地区以外。房屋在砖瓦和屋梁之飞舞中倒坍。离爆炸中心约二十公里的地方,绝大多数房屋都被夷平,仿佛都是轻飘飘的纸板所造。在房子里的那些人几乎全都当场死亡,即使有人由于某种奇迹而得以幸免,但也会立即被火焰包围,少数挣扎着逃出火场,抵达平安之地的人,一般也很难活过十天。而且这些人在临死之前往往会皮肤大片脱落,浑身血肉模糊,那种难以形容的凄惨和痛苦,让人觉得他们还不如当时就死了为好……”

更有甚者,就连浩瀚的大海,也在核爆的高温之中变得沸腾了起来,数以百万吨的海水在一瞬间就被高温蒸发到汽化,海里的游鱼也一起遭殃,霎时间就被烤熟甚至烤焦,在火焰和热浪中随风翻滚……而海水又是不可压缩的液体,爆炸只能把能量传给周围的海水,从而在佐世保周围形成了一道驰骋数十公里的巨浪!而且,滚动的浪花中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给接触到的一切都留下了恐怖的死亡之吻……

※※※※※※※※※※※※※※※※※※※

当集结了日本联合舰队主力的佐世保军港,已经被这枚两千万吨梯恩梯炸药当量的氢弹,基本从地球上抹掉了所有痕迹之时,停泊着英法美三国远征舰队的长崎商用港,倒是暂时还没有遭到太严重的破坏。

——长崎市区跟佐世保上空的氢弹爆心之间,约有五十公里的直线距离,已经是这枚氢弹最大杀伤范围的边缘,死亡之光的杀伤力变得微乎其微。而且,在长崎和佐世保之间,又有几道崎岖山丘的遮挡和大村湾数十公里水域的阻隔,从而进一步削减了核爆的杀伤力……但即便如此,其声势也已极为骇人。

总之,在核爆发生的第一时间,无论是长崎港的普通市民,还是英法美三国远征舰队的官兵,都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只是莫名其妙地钻出屋子和船厂,然后惊讶地望着远方海面上升起的人造太阳……再接下来,便是从北方扑面而来的炙热气浪,猛烈地冲刷着地面的人和建筑物——宛如台风般强劲的热风,掀起了无数日式建筑的屋顶,让大多数人都根本无法站立,只能趴在地上,心惊胆战地听着耳边气流的疯狂呼啸。而夹杂在热风之中的火星颗粒,更是让长崎市区内拥挤凌乱的街巷,很快就熊熊燃烧了起来。

但是,在火灾真正蔓延开来之前,人们就不得不先迎接一轮磅礴海水的洗礼:由核爆冲击波


状态提示:一百三十七、沸腾之海,死亡之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