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末小进士>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屯营兵变

修城墙的工程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鞑子常常会派些探子渗入大明,遵化如此大的动作,鞑子一定会知道。

袁方认为,防谍工作必须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尽管如此大的工程,拦不住人家知道,但是,也不能让鞑子的探子在遵化城——乃至袁方所管辖的整个顺天府,来去自由。

最为重要的就是不能让鞑子知道,遵化城头上有火炮系统。

为了保密起见,袁方把徐光启设计的火炮系统放在城墙的修缮完工之后再动工。

就是说,在墙头上什么地方需要安置火炮的,事先把炮位的石墩垒好,等工程完毕之后,安上火炮并加以固定,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就把火炮固定在了墙头上。

垒石墩的时候,不告诉民工石墩是作何用的,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保密程度。

请各县的百姓来充当民工,这个点子是茅元仪拿的,袁方事先不知道,按照袁方的意思保密工作是一定要做在前面的,现在只能是被动而为了。

不过袁方也没有批评茅元仪,茅元仪的这个办法的确能使修缮工作加快速度。

现在遵化的四座城门外面都搭满了工棚,修城墙的民工是不允许进城的,所以都让他们住在了城外,如此的热闹景象,就连朝鲜的史书都记录下了这件事,鞑子当然很快就知道了。

袁方本打算在遵化也搞一个“忠勇大社”,被茅元仪劝阻了。

茅元仪的理由是:袁家在睢州声名远扬,而且很受当地百姓爱戴,所以袁方在老家创建“忠勇大社”毫无问题,只要一提倡,十里八乡都会响应。遵化这里就不同了,袁方只是朝廷派来的巡抚,强制性的命令百姓们也许会执行,“忠勇大社”这种靠自愿而组织起来的团体,百姓们不一定会响应。

袁方也以为然。

过了几天,王之臣又把袁方请了过去,这次还是为毛文龙的事。

王之臣派人去了皮岛,去的人回来后禀报王之臣,毛文龙手下的可战之兵只有二万八千人,但是毛文龙却拿着朝庭二十万人的饷银。

在山海关的总督府,王之臣一边招呼袁方喝茶,一也道:

“此事己上奏皇上,就等皇上的批复了。袁公子,你认为这件事该如何办?”

袁方道:“皮岛对我大明来说是一块宝地,它的存在可以牵制鞑子,给鞑子制造麻烦。毛文龙作为皮岛的大将,一直坚守在此孤岛,其艰难程度是我们不可想象的,如果我们给予毛文龙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将会是我大明收复失地最有力的支持。而远离大明的皮岛,能够长久的坚持下来,与军民有力协作是分不开的,换言之,皮岛的状态就是军亦民,民亦军,如果没有大明几十万的子民,哪来的二万八千可战之兵?”

王之臣点头:“袁公子所言极是!”

不久,皇上批复:山东总兵杨国栋疏报,东江兵数二万八千,旨以海外兵数既定,准运饷八万石,不得重累东民。

朱由检的批复很明确,就按照二万八千的数额配给毛文龙。

王之臣再次上疏,朱由检仍然坚持二万八千数额的主张。

袁方这一次来山海关,顺便去看了一下自己的铁厂,上一次来的时候没有去成,这次的时间充裕,在李元庆的陪护下,他来到了铁厂。

在这里负责的是蒋建良,蒋建良是袁方大姐的儿子,大袁方三岁,这位大外甥袁方对他十分的信任。

袁方对自家的铁厂是有明文规定,所冶炼出来的铁是绝对禁止流向鞑子所在地,蒋建良对这一条执行得非常严格。

袁方来此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见一见赵长顺。

上次,蒋建良接到袁方的命令,立即组织了三十多人的搜查队,沿着宁远的方向进行搜索,他们搜索了将近八十里山路,终于碰到赵长顺,并把他带回了铁厂。

顺便说一句,赵长顺逃走的十天后,士兵才发现人早已不在大树下,当时饥肠辘辘的兵士们第一时间所想到的不是赵长顺逃跑,而是被野狗分尸了,而且还分得很干净。

袁方把赵长顺叫到跟前,赵长顺倒头便拜。

“感谢袁公子的救命之恩!”

袁方道:“杨、赵长顺,起来吧!你在这里还习惯吧?”

“多谢袁公子,长顺在这里一切都好。”

袁方道:“为了你的安全起见,你暂时不要离开这里,等过些日子,你想去哪里就告诉我,我让人把你送过去。”

赵长顺道:“长顺已无处可去,如果袁公子不嫌弃,我愿意追随袁公子左右。”

“好,你愿意跟随我,这是最好的出路,过些时间我就派人过来接你。”

“多谢袁公子厚爱!”

……

袁方从山海关回来,得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副总兵朱同来在三屯营闹兵变,领着缺饷兵士一路鼓噪结队西行。

这还了得。

袁方立即带了他的家兵亲随共三百余人策马追堵。

好在三屯营报告及时,袁方在三屯营的十里之地追上了朱同来,朱同来正骑着一匹白马,领着数百兵士逃跑。

袁方骑在马上问朱同来:“朱副总兵,本府对你向来不薄,你何故如此?”

“向来不薄?”朱同来冷笑道,“你可知道,三屯营的兄弟两个月都没有领到饷银,巡抚大人却在遵化大肆修筑城墙,你宁愿将银子用于无用之地,也不肯拿出些许来救助我等饥兵,这也叫‘向来不薄’?”

袁方道:“三屯营缺饷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屯营兵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