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战国赵为帝>第339章 请大王南巡!(第二更)
有可能走齐国的老路!”

魏冉这番话有理有据,加上他的目光实在锐利,顿时让质疑之人哑口无言。

秦王开口道:“那么,若是赵王不愿意答应大秦的条件,又该如何呢?”

魏冉第一次出现了犹豫,欲言又止。

秦王道:“穰侯尽管道来,寡人自会考量。”

魏冉这才下定了决心,沉声道:“大王,为今之计只有两条选择。其一,集合蒙骜和白起两部残兵,应该还能有个七八万人左右,再加上咸阳城之中的数十万军民拼凑一下,怎么样也能够拼凑得出十四五万的部队,大秦可以凭借着这十五万人据守咸阳,抵御赵军兵锋。”

秦王道:“那么以穰侯之见,这条路如何?”

魏冉环视一圈在场众人,露出了一丝苦笑:“恕臣之言,此路怕是死路一条。”

众人又是一阵骚动,虽然明知道会被怼,但依旧有人再次开口了:“穰侯此言未免过于夸大赵军的战斗力了吧?咸阳乃是大秦都城,难道就这么不堪一击?”

“就是,咸阳又不是郢都!”

“咸阳之中数十万军民一心,难道还抵挡不住那赵国人不成!”

魏冉抬起手,象征性的压了一下。

“诸卿,你们的道理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是本侯在这里只问一个问题,和函谷关相比,咸阳是更容易攻克还是更难攻克?”

就这么一个问题,顿时让大殿之中鸦雀无声。

咸阳更难攻克还是函谷关更难攻克?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非常明显的。

在商鞅建立咸阳城的时候,这位雄心勃勃的秦国左庶长满脑子想的都是开拓进取,所以他在选址的时候压根就没有考虑什么易守难攻这种事情,他完全就是冲着咸阳能够更加方便的作为关中统治核心以及东出基地这么一个目标去考量的。

咸阳城就位于渭水以北的平原之上,这是一片极为平坦的开阔地,虽然面前确实有着泾渭合流作为阻挡,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没有人会觉得区区两条河流就能够阻拦赵国大军的脚步,毕竟那又不是黄河长江。

反观函谷关,那是北有黄河南有崤山,正面的通道极其狭窄,是真正的易守难攻地形,否则的话也不会弄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么一个词来了。

但是,就是这么难以攻打的函谷关都被赵国人攻破了。

虽然眼下大殿之中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赵国人是怎么攻破的函谷关,但只要智商正常一点的人就会明白,能够攻破函谷关的赵军就一定能够攻破咸阳,因为咸阳城的城墙比不过函谷关的关隘,而咸阳城之中的所谓数十万军民也远远无法和白起手中镇守函谷关的二十万秦国精锐相提并论。

魏冉看着鸦雀无声的众人,正色道:“不是我魏冉在这里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若是真的采取死守咸阳之计的话,那么咸阳就会成为第二个临淄!而大秦……”

魏冉说到这里就没有继续说下去了,因为他知道在场的所有人都肯定能够明白自己接下来想说的是什么。

秦王长出了一口气,道:“所以依照穰侯的意思,若是寡人不想要成为第二个齐王田地的话,就只能够采纳你的第二个计策了?”

魏冉道:“臣不敢。但臣在一番思虑之后认为,如今对于大秦能够起到最大帮助的确实就是臣的这个第二计了。”

秦王道:“那就说来听听吧。”

魏冉深吸一口气,道:“臣的第二计也很简单,请大王立刻带着太后、诸公子公主离开咸阳,南巡成都!”

即便是做好了魏冉必然语出惊人的准备,但是众人还是切切实实的被魏冉的这句话给惊住了。

就连一直以来十分平静的秦王,脸色也出现了极为明显的变化。

所谓的南巡只是说起来好听,真正的意思大家当然都很明白。

那就是让秦王赶紧放弃咸阳,逃到成都去!

魏冉还在继续:“巴蜀和关中之间有汉中相隔,而且蜀道险峻,只要大王能够南巡到成都,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一旦天下时局有变,大秦完全可以再度北上……”

终于,秦王第一次的打断了魏冉的话:“好了,穰侯。”

魏冉停下了自己的话语。

其余的众人因为震惊,一时间甚至都忘了出言反驳魏冉。

秦王目光十分深邃的看着魏冉:“穰侯,你真的觉得这个抛弃关中无数老秦人,抛弃大秦几百年基业逃跑的计策是如今大秦能够采取的唯一上策?”

魏冉十分坦然的点头:“大王,这确实是唯一的办法。”

砰的一声,突然旁边一名秦国大臣直接跪了下来。

“大王,此计万万不可啊!关中乃是大秦立国之地,若是没了关中,大秦……还怎么办啊!”

砰砰砰,接连好几名秦国大臣都跪了下来:“大王,臣等愿意死守关中,和咸阳共存亡!”

“大王,臣虽不才,但也是个关中老秦人,就是死在这咸阳城内,也不想要像一只丧家之犬般逃去巴蜀!”

“大王,臣认为必须死守咸阳,守住关中,等待东边楚国等盟军带来的转机!其他国家不会坐视不理的!”

魏冉厉声道:“愚蠢!看看楚国吧,楚国去年才丢了郢都,今年还不是都打回来了!只是暂时的撤退,又不是大秦永远和关中无缘了!至于楚国?哼,楚国早就不是当年的楚国了,再给楚王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发兵救援大秦!”


状态提示:第339章 请大王南巡!(第二更)--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