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恐怖悬疑>尸不语>第十章 韩口张

鬼眼刘敲灭了大烟袋,先是问村长说:“咱村中老林有没有外姓的,或是无主孤坟?”

村长想了想,随即点头说:“外姓的是没有,倒是有一座坟,是村里刘三家里的。具体是谁的不知道,刘三总说是他亲戚,没地儿葬,就葬在咱老林了。现今刘三也走了,那坟是谁的还真成了谜了。”

“刘三死了多久?”

“也就一年半吧……”

鬼眼刘点点头:“我怕这不是一般的诈尸,搞不好是韩口张捣的鬼。”

村长一听“韩口张”的名字,差点瘫倒在炕上。我们兄弟几个却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自然不理解村长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应,忙问鬼眼刘:“‘韩口张’是谁?”

鬼眼刘道:“这韩口张,又叫‘旱口葬’,说白了,就是一大粽子。人死后白天,若是怨气太重或是葬在养尸地,或是被黑猫惊了灵,都会变成韩口张。尸体不腐,还能行走。死而复生变成韩口张的,先会吃掉自家牲畜,然后会吸走自家亲人的精气。速度很快,白天看不见,只有晚上才能看到他们。”

“哦……韩口张,旱口葬……刘哥你说的不会是旱魃吧?”东子突然想到了什么。

鬼眼刘“嗯”了一声道:“你们有文化的东西咱们不懂,不过韩口张好像有这样一个名字。”

二狗忙问道:“哎哎,东子,你那个旱魃,又是个什么东西?”

东子解释道:“旱魃呀,据说是能引起旱灾的大怪物,他一出现,则‘赤地千里,滴水无存’。变为旱魃的死人尸体不腐烂,坟上不长草,坟头渗水,旱魃鬼会在夜间往家里挑水。只有烧了旱魃,天才会下雨。明清朝的时候,还有‘打旱骨桩’、‘焚旱魃’等求雨习俗。《明史》中记载的民俗说,每遇干旱,人们便发掘新葬墓冢,将尸体拖出,残其肢体,称作‘打旱骨桩’。到了清王朝,就由‘打旱骨桩’进而发展为焚烧尸骨了。据说这旱魃有的浑身长满绿毛或是白毛,坚硬无比,青面獠牙,速度又极快,凡人可是很难降服他的。”

我听到东子的解释,心中对这旱魃多少有了些了解,也想象得到他们那恐怖的嘴脸:“那,有什么办法能降服他们?”

东子托着下巴想了会儿道:“我看书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的是山东那边黄河下游的一个村子,有一年闹大旱,方圆几十里都不下雨,村子里的人就商量着,一起拿钱请了一个阴阳先生……”

“这阴阳先生在村子里走了几圈,掐指一算说是村子的坟圈子里出了旱魃。然后就带上十几个青壮年,拿着工具,到村中的坟地里,他指着一个新葬的、坟头没草的坟地,让大家开始挖。围观的人很多,不多时就挖出一个棺材,打开一看,里面竟然什么都没有!那阴阳先生看了一眼围观的人群,然后对大家说,开棺动土惊扰了亡灵,不是小事,让大家都跪下磕头,对墓主人表示下敬意……”

“村民们觉得他说的很对,都纷纷跪下来,对着棺材磕头。可有个人他就是不愿意下跪。阴阳先生一声令下,命大家用绳子把他捆了起来。原来这旱魃说白了就是一种僵尸,他的膝盖是不能弯曲的。后来在太阳的暴晒下,被村里人架上高火烧死了。”

“照小兄弟这么说来,倒也容易,我把村里的人都喊在一起,一试便知。”

我听了村长的话,摆摆手道:“这是对付旱魃的法子,咱们这里又没干旱,而且是传说,难道一个青面獠牙的怪物混在人群里会有人认不出吗?我看不可信……”

这时,一向话语很少的七星说话了:“你们说的旱魃怎么跟我爷遇到的‘小毛孩儿’很像……”

众人都看向七星:“哦?小毛孩儿?”

“嗯……”七星笑着道:“我也不确定哈……就是我爷说过,他那会儿领着班子演出,路过一个县城。那时候也没有楼房,就都是咱那种土瓦房子。演出完的时候有一户人家来人找到我爷爷,说是请他去帮个忙,价钱都好说。我爷爷就去了。”

“那是个大户人家,管家来请的爷爷。说是前两天家里挖菜窖的时候,挖到一具棺材,棺材里面什么都没有。可第二天的时候,从那地窖里面就往上面冒气。我爷爷去的时候,后院就好像飘了一层雾似的。那个管家说,本来以为把地窖填死就没事儿了。第二天下午的时候,有人看到地窖上面有个浑身长着长毛的孩子,一转身就钻进去了,家里有很多鸡都被咬死了,搞的家里面人心惶惶的。听人说演出的班子里面,有个姓方的是个把式,功夫不错。所以他们就找到我爷爷去帮忙抓住这个小毛孩儿。”

“我爷爷自认为身手不错,就同那户人家的几个下人一起蹲点守着,果然在傍晚的时候发现了这小毛孩儿,浑身都长着白毛,活脱像个猴子。我爷爷脚下运气奔了过去……他们蹲点的地方离那地窖口很近,都不到五米。可还没等我爷爷抢到地窖口,那小毛孩儿一闪身就不见了,速度快的惊人。我爷爷也知道这东西不是凡物,不敢与他较量,就推脱说身体不舒服,赶忙离开了那户人家……”

七星的身手就不错,学的却只是方家功夫的皮毛,而他爷爷那可是方家功夫的集大成者,连他都追不上,看来这家伙当真不是善茬……

众人是越说越心慌,越说越没有底气。到后来索性喝起了闷酒,二狗和七星更是倚着墙睡着了。

鬼眼刘也催促我们


状态提示:第十章 韩口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