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1908远东狂人>第988章 狂人请客(下)
当真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乡间愚夫蒙妇的传说,那只是无知者对权势者的膜拜,我却是不信那一套的。”

不等詹大悲反驳,章太炎已是连连摇头,对熊成基的话丝毫也不相信,确实,赵北1929年主动交出权力,而世界经济大萧条的真正爆发却是1931年,中间相隔一年多的时间,如果说赵北1929年就预见到了这场席卷世界并给各国带来剧烈冲击的经济危机的话,那也未免太耸人听闻了些。

“这只是我的猜测而已。”

熊成基叹了口气,既然对方不相信他的猜测,那么他也不打算继续这个话题,不过他的心里依旧对此疑虑重重,其实仔细想想就能理解熊成基的想法,自从“戊申革命”爆发以来,赵北几乎每一件有影响的大事件发生之前都有一种让人感到非常神秘的预言能力,而且他也善于利用这种能力走别人的前头,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赵北这种惊人的预言能力,熊成基确实也是琢磨不透,后也只能归因于赵北那千古奇才的盖世才能了。

“还是不要乱猜为好,免得让那些无知者对赵振华膜拜深。我国国民素质还不高,容易被人蛊惑,这一点,我们都要谨慎对待。过去帝王将相利用迷信进行愚民,现,我们应该用科学与制度开启民智,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个国家长治久安,国民才能真正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向。”

章太炎叹了口气,这几年里,他一边研究国学,一边研究西方近代政治史,对此颇有心得,这其实也是叫赵北给逼的,当年赵北以退为进,以缩短训政期为手段一举瓦解了章太炎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国民宪政运动,自那之后,章太炎终于意识到,要想跟赵北斗争,光靠国学那一套是不够的,还必须向西方近代政治家学习,所谓“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既然宪政理念是从西方引进的,那么,章太炎就打算从这里着手,充实他的学识。

“那么,太炎先生说好了去西山赴宴了?若是拿定主意,我这就给西山那边拍封电报过去。”

或许是觉得这里的谈话阴谋味道太重,詹大悲有些不习惯,于是找了个话头,问明白了章太炎的心思,便匆匆离开,去电报局拍电报去了。

詹大悲走后,章太炎的那两个得意弟子纷纷责怪老师说话没有分寸,当着詹大悲的面诉说赵北的不是,锋芒过于暴露。

面对得意弟子的责怪,章太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

“不错,不错。不愧是我的弟子,连老师都被你们指着鼻子诉说不是。看起来,你们可以出师了,以后,如果别人问我,我得意的弟子是谁,我就说是你们二位。”

熊成基却是与那两人有着一样的担心,于是问道:“詹培翰毕竟是《先锋日报》的总编,也是联合阵线的高层干部,与国民同盟是对手关系,他会不会将刚才的谈话告之赵振华呢?毕竟,赵振华现仍是联合阵线的党务委员。”

“不会。詹培卿这个人我了解,他与我是忘年交,而且为人光明磊落,绝不会去打小报告的。再说了,就算是我们的谈话泄露到了赵振华的耳朵里,他多置之一笑,我们只不过是帮文人、政客,手中无权也无军队,赵振华绝不会因为区区几句不顺耳的话为难我们,他这个人,一向是很会立牌坊的。”

说到这里,章太炎站起身,吩咐弟子取来纸笔,并摆上方桌,钱玄同为他研墨,吴承仕为他铺纸。

“章先生,您这是?”

熊成基有些不解,不明白章太炎为什么突然想写字了。

“千里赴宴,总不能空着手去吧?连詹培卿那个忘年交过来看我都不忘给我捎些山货,我去给赵振华的老泰山祝寿,怎么能空着手去呢?我只是一个两袖清风的文人,不像冯国璋、徐世昌那些财主可以带着价值连城的礼物去赴宴,我思来想去,也就只有秃笔一杆,干脆给他写幅字送去好了。”

说完,章太炎运笔疾书,片刻之间就写完一幅字。

熊成基一看,很是惊讶,说道:“你这幅字不是送给老寿星的?”

“当然不是。我们是冲着赵振华的面子去赴宴,至于那个老寿星今年贵庚,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章太炎收起笔,端详着那幅字,颇为得意。

“你这字,倒是颇有深意,赵振华肯定能看明白,就怕他装糊涂。”熊成基叹道。

“不怕他装糊涂,只要这幅字出现寿宴上,不怕国人不知道,国人一知道,他赵振华也得收敛一些才是,不然,他立的那座牌坊又怎么能屹立不倒呢?”

章太炎话音刚落,屋里顿时黑了下来,电灯灭了,而窗户上又拉着窗帘,是以光线不好。

“又停电了。”章太炎叹了口气,吩咐弟子拉开窗帘,屋里才亮了起来。

“经常停电么?”熊成基随口一问。

“也就是近才开始经常停电的。自从中枢政府传出话,要整顿全国电业之后,本地的几家私人磨电所就开始消极怠工,他们是不想并入这个国营电网。”章太炎说道。

“前段日子,铁路国营方案一抛出,也是这般情形,因为价钱没谈妥,不少私人铁路也开始消极怠工,而且铁路资方也指责中枢政府带头破坏《反托拉斯法》。”钱玄同插了句嘴。

“说到底,还是利字当头啊,中枢政府看重这个利字,私人企业也看重这个利字,这就好比是掰手腕,就看谁的胳膊粗些了,至于托拉斯不托拉斯,却也只是一座牌


状态提示:第988章 狂人请客(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