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1908远东狂人>第270章 特殊战场(下)
上的摇摆,近代的民族与国家主义也因为赵北的缘故而提前国民中传播,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已取代华南的广州、昆明成为革命力量与北洋中枢政府分庭抗礼的革命圣地……这一切都表明,“远东狂人”所掀起的这场风暴已明显的改变了历史的进程,谁也不知道历史将向何处去。

用一句穿越者的话来讲,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

作为“蝴蝶效应”的一个证据,“关外八旗”崛起了,虽然目前来讲,他们的复国行动还仅仅停留嘴皮子上,但是谁也不敢掉以轻心,赵北尤其关注这帮遗老遗少的行动。

关外八旗的活跃让赵北有些担心,他担心“九一八事变”可能会东北地区提前上演,如果那样的话,协约国集团会是什么态度呢?毕竟赵北与英国的关系很僵,而英国作为协约国集团的核心国家该集团里拥有绝对的主导权,而且与日本还是盟国,谁能保证英国不会对这个时代的“九一八事变”持旁观立场?

英国的远东外交立场一向是“维持力量平衡”,既不愿看到日本过分强大,也不愿看到日本突然衰落,因为日本就是英国政府养远东地区的看门狗,这条狗不仅要盯着俄国,还必须盯着正日益崛起的美国,虽然俄国已因日俄战争遭到削弱,但是美国的力量却越来越强大,所以,如果可能的话,英国并不介意让出一部分华利益喂养日本,使其有足够的力量替英国看守远东。

如果关外八旗采取实质性的复国行动,而日本又背后推波助澜的话,英国的态度将变得很重要。

谁能保证英国不会牺牲中国去满足日本的贪婪?英国不需要明确支持日本,只需要采取“不干涉”立场就可以了,反正对于英国来说,现的中国东北地区也不是它的势力范围,而是日本和俄国的禁脔,而这两个国家恰恰都是协约国集团的成员和准成员,如果默许他们瓜分东北,未必不是巩固协约国集团“友谊”的办法。

凡事有利必有弊,赵北向德国靠拢的同时必然会得罪英国,虽然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但只要英国仍坚定的支持袁世凯,他就不能抛弃德国。

得罪了英国,一旦东北地区发生类似于“九一八事变”的危机,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赵北决定提前准备,应对东北地区可能发生的危机,为此,他亲自策划实施了“曼佗罗计划”,目的就是为了将自己的情报人员打入“关外八旗”内部,做到知己知彼。

实际上,端锦等人行刺未遂之后,通过对贵山、额勒登布等人刑讯,赵北得知,虽然端锦的行动与“关外八旗”并无直接联系,但是此人却与关外八旗的目标一致,那就是复辟满清王朝,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将端锦放走的话,他很可能与关外八旗搭上线,那么,这就是一个桥梁,一个可以将共和军情报员打入关外八旗内部的桥梁。

赵北并不担心端锦无法联络上关外八旗,因为有西泽公雄这个日本人他身边,如果说西泽公雄没有日本军部或日本情报部门的背景的话,他是不可能参与端锦的密谋的,而关外八旗的身后也肯定有日本政府和军部的影子,为了日本的扩张计划,日本人几乎肯定会拉拢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恭王、肃王是日本人拉拢的对象,端锦也肯定是日本人的目标,日本人或许会促使这两帮各自行动的满清顽固势力合流。

而这,也正是为什么赵北一定要让西泽公雄和端锦一起“越狱”的唯一原因,越狱之后他们无处可去,到处都是通缉令,他们只能去东北,躲日本人的卵翼之下寻求庇护,而东北地区也正是关外八旗的活动区域。

只要西泽公雄将端锦介绍给“关外八旗”,赵北就可以找到机会将自己的情报员安插到这个组织中去,所欠缺的只是一个诱饵。

于是就出现了赵尔巽的那封“血书”,于是就发生了模范监狱的那场大火……从一开始,这个“曼佗罗计划”就布置得天衣无缝,为了引诱端锦上钩,赵北甚至给天津情报总站汇去了一笔活动经费,作为情报员投奔关外八旗的“投名状”。

那笔活动经费就是那所谓的“复国基金”的剩余款,也是赵尔巽血书中的那笔“路款银”。

为了协助情报部门的工作,赵北也做了一系列的小动作,不仅将赵尔巽幕府的那些幕客全都押解到了西康,而且还伪造了一张县丞的告身委状,用来迷惑端锦,为了防止露馅,甚至还命人带了张赵尔巽的照片,交给了“铁桥”,至于赵尔巽的家眷,包括川边大臣赵尔丰内,他们也都将受到共和军特殊“保护”。

赵北交代给“铁桥”的任务很明确:想办法取得端锦信任,如果端锦与关外八旗联络,就想办法混入其中,取得必要的情报,如果无法取得对方绝对信任的话,那么就想办法干掉关外八旗的灵魂人物,使其群龙无首。

所以,龚清秀的任务不是协助端锦混进醇王府,而是快跟着端锦去东北,与关外八旗搭上线。

但是现,端锦的要求却偏离了任务的主线,他竟然打算去醇王府见见那位宣统废帝。

“怎么样?清秀,你能不能帮我混进醇王府?”

端锦的话打断了龚清秀的思绪,让他微微一凛。

“送信没什么,可是若想将一个大活人弄进戒备森严的醇王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你们不妨等两天,等我探探路。”

龚清秀没有将话说死,毕竟他是


状态提示:第270章 特殊战场(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