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1908远东狂人>第1014章 大佬(下)
人心惶惶,光是这些部队的抵达就足以让那些退伍军人心生疑虑了。不瞒你们,昨天就有人来跟我说,退伍军人对于火车站陆续抵达的军列非常敌视,他们怀疑,政府方面是不是打算采取进一步的武力行动,驱赶请愿国民离开京畿地区,对此,不知饶总长如何跟那些请愿国民交代呢?如果因此而导致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局势又出现剧烈动荡,谁能承担这个责任呢?”

赵北一番质问,让饶汉祥张口结舌,虽然他与黎元洪早就商量好了说辞,但是当赵北真的问起这个话题的时候,饶汉祥才突然发现以前商量好的那些说辞统统无用,因为赵北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那些商量好的说辞、借口只能增加他的愤怒,而不是消除他的疑虑。

见饶汉祥居然临阵退缩,黎元洪顿时有些气恼,这一次,他可是冲了手下前头,没人给他充当挡箭牌,而前头就是赵北刺过来的枪头,眼看着就要撞上去了。

看到民国总统和总统幕僚长吃瘪,坐一旁的蓝天蔚暗自好笑,他看来,黎元洪和饶汉祥增兵进京的举动简直愚蠢之极,既不能削弱赵北的力量,也不能增强他们的力量,那些从各个地方抽调进京的小部队根本不能起到任何关键作用,实际上,因为部队官兵来自不同的部队,相互之间很陌生,配合起来就有些问题,为重要的是,只要京畿卫戍部队还掌握总参谋部手里,那些外地部队就不可能有所作为。

黎元洪不是没想过控制总参谋部,可是问题于,总参谋部内部抱团,水泼不进,针插不进,黎元洪当了四年总统,只总参谋部里安插了区区几个亲信,而且一直遭到蓝天蔚、蒋方震、张孝准等人刻意压制,根本就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总参谋部一直都是赵北的忠实追随者,原因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赵北战争期间赢得的巨大声誉与威望,另一方面则是军界大佬们对黎元洪政府的强烈不满,这两方面的原因综合起来,决定了总参谋部局势关键时刻会采取的立场。

蓝天蔚、蒋方震、张孝准、周道刚、季雨霖……这些国防军的方面大员都是赵北当年一手提拔起来的,他们能取得现的这个地位与权势,都是依靠赵北的栽培和提携,没有赵北,这国防军的人才选拔机制就不会这么公道,那么现的国防军里或许依旧是北洋的天下,轮不到他们这些北洋里几乎毫无根基的人出头,无论是情还是理,这些人都对赵北感激至极,这是私人感情,二十多年的友谊不是区区四年宪政时代可以抹去的。

作为军人,当然希望麾下的部队战斗力越强越好,现不是古代,现是立体战争时代,光讲究训练是不够的,这武器的换代也是非常现实的,可是问题是,自从黎元洪上台执政之后,这个中枢政府一直想着怎么从军费里抠出多的钱,然后用其它地方,于是,国防军的许多军备发展项目都被毫不留情的砍了,现,式战斗机还停留图纸上,式轰炸机只制造了几架样机之后就被锁进仓库,航空母舰居然没钱装备战斗机和轰炸机,只能装几架侦察机充门面,就连军队已装备的较先进战斗机居然也被黎元洪政府看中了,借口经济危机、军费不足,许多战斗机部队被取消番号,然后该部队装备的那些战斗机就被政府转手卖给了巴拉圭,并南美洲的查科战争中一显身手,与玻利维亚装备的美国战斗机较量,一时成为国际闻关注的重点,国际舆论界谴责美国不顾国联武器禁运决议向交战国家出售军火的卑劣行径的同时,也给予了中方相同的“关注”,面对舆论指责,黎元洪政府则把无辜的军方推到前台充当挡箭牌,也就是那时,国防部武将派遭到打压,国防部的控制权也就此表面上落进文官派手里。

黎元洪政府对于国防事业所表现出来的“抠门”让总参谋部的几位大佬都非常恼火,可是又毫无办法,他们不是没有抗议过,可是换来的却是进一步的打压,甚至连总参谋部负责管理的火箭实验基地也差点人走楼空,如果不是后赵北自己筹集了一笔资金维持火箭基地的人员工资开销和基础研究项目的话,恐怕那些“虚耗光阴”的火箭专家们已经街上卖鸡蛋了。

“虚耗光阴”,这是黎元洪的原话,这位总统先生看来,火箭这玩意除了能用来扮演科幻小说的配角之外毫无用处,因此也就没有必要耗费国帑去研究,这也是总统府多数幕僚的一致意见。

只有军人才能领悟火箭这种“玩意”的巨大军事潜力,所以,也就别指望总参谋部能对黎元洪政府有什么好感,能够退伍军人请愿行动中保持中立,这已经是够给黎元洪面子的了。

此次退伍军人大进军行动,总参谋部一开始就打算置身事外,可是不久之后,几位军界大佬突然发现赵总司令居然冲到了前头,于是立刻醒悟过来,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因此几位大佬一商量,决定派人去探探赵北的打算,如果赵北决定发动“兵谏”的话,总参谋部将坚决的站总司令一边,总司令说炮轰国会,那么就炮轰国会,总司令说炮轰总统府,那么就炮轰总统府。

军人才不去管什么训政、宪政,军人只知道,这枪杆子里出军费,当年跟着赵大总统,虽然苦着海军,可是陆军、空军的日子是相当惬意的,要飞机有飞机,要大炮有大炮,哪像现,连军事演习,那炮弹也得一颗一颗数着打,就连这,政府特派员还不满意,要让军队将真炮换成


状态提示:第1014章 大佬(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