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真的很宠爱长孙皇后所出的子女,女儿的婆家一个个都是精挑细选的不说,三个儿子,长子是太子——当然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度,次子和幼子都是大婚之后再去封地的。

结果每年过年还要被李二陛下一道诏书召回长安过年。

真是够了!

魏王也就算了,确实是实打实一年没回长安了,可是晋王才去并州几个月?

摔!

言官、御史很想撸袖子和李二陛下理论。可是想想大过年的万一真把陛下惹火了,那也不得消停,来年陛下打击报复自己怎么办?

众御史看看总是身前士卒、奋勇在前、以找陛下的茬为己任的魏大人,发现魏大人老神在在地不去上折子,于是大家伙儿都洗洗睡了,该干嘛干嘛。

这不是废话嘛,领头人物都没出去蹦跶,自己这样子不够分量的,还是安安心心过大年吧:唔,最近长安城里哪怕是寻常百姓,餐桌上都能见到好些绿色蔬菜了,听说都是晋王殿下的功劳。不过是一个年纪尚小又爱杂学的皇子,就没必要总是盯着人家寻不是了。

有这种想法的言官们不止一二个。

就连魏征老大人最近会熄火,也是有这暖屋蔬菜的功劳。

个把月前,李世民想着:你魏征老儿不是觉得我家雉奴不务正业,只会享乐吗。我偏偏要赐你一个郊外的暖屋,让你也奢靡一把。

又因为魏征素来有清名,也许会把御赐暖屋放在那里闲置了,李二陛下干脆大笔一挥又给他家了几车的木炭。并开玩笑说,得空了要去魏征家里坐坐,尝尝时蔬。

魏征无法,只好也用起了暖屋。

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哪里会有人不乐意?反正魏征的家人虽然支持自家老爷清廉严明为官,但是到底也不是不羡慕更舒适优渥的生活的。

就连魏征的老母亲,七十余岁的老封君最近的胃口都好了许多。这都是蔬菜的功劳。

魏征能够呵斥小辈贪图安逸,总不能说自己母亲的不是吧?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想要吃点好的,作为儿子、作为孝顺的儿子,怎么能够熟视无睹?

…………………………

因为魏征老娘喜欢吃蔬菜,李治避免了被参一次,也算是神奇的事情了。

而在启程之前,李治算了算天气。

所以很幸运,一直等到他们一行人到了长安,才遇上飘雪的天气。魏王李泰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据说被风雪耽搁了,还要三两天才能入京。

到了长安,晋王夫妇还未进自家在延康坊的王府稍做熟悉,就被李二陛下派来的黄门拦住了:李二陛下思子心切,把李治夫妇半路截胡接到太极宫去了。

李世民在太极宫长生殿的暖阁里写福字,写好了的那些是要赏给勋贵大臣们的。

李治和武颜到的时候,李二陛下恰好停笔:“哦,雉奴已经到了?”

武颜偷偷瞄了一眼李二陛下咧开的嘴角,心想:装什么威严啊,见到小儿子就变成了傻爹的模样了,难怪太子会有那么重的危机感,连最小的亲弟弟府邸里都安排了细作。

毕竟公公和儿媳妇没啥话说的,李二陛下很客套地问了李治几句话,又对武颜说:“雉奴媳妇儿去后头吧,高阳和兕子念叨你好久了。”

武颜被宫人引着往百福殿去了——原本兕子和新城一直住在立政殿偏院,就前一阵子兕子主动提出住进百福殿。

一开始李二陛下还不同意,觉得两个小女儿没有了娘亲,去百福殿之后自己不能随时照看了,女官和宫人们欺负了她们怎么办。

可是兕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还是说服了李世民。

就是苦了袁天罡,堂堂钦天监台正,被百姓们称为天师的高人居然要夜半偷偷摸进太极宫。把李治原先布置在立政殿的阵法转移到百福殿去!谁叫他答应了李治会好好照看这个养生阵法的呢?

几个月不见,兕子的气色还是不错的,照顾着已经七岁多的新城公主,看上去就是一派温婉的样子。

难怪李世民会最宠爱兕子而不是最小的新城了,因为年岁大了,兕子的样子也长开了,越看越像长孙皇后。

高阳如今和房家嫡次子的婚事基本上已经定下了,约莫就是年后出嫁。但是高阳还是一如既往的骄纵性子,长安城内无人不知高阳公主深得陛下宠爱,因此行事有些张扬。

武颜不知道该怎么劝说高阳,想到以后她会看上一个和尚,然后闹得满城风雨……唉,算了,各人都有各人的生活,没有做圣母的心,就不必刻意凭借局外人的身份高高在上地指点别人了。

如今武颜觉得自己能做的,无非是在有限的能呆在长安的时间里,和昔日还算有交情的两位公主叙叙旧罢了。

百福殿里面,小女生们很快就热络地开始聊天了,毕竟分开的时间才不久,大家都没有变得生疏。

而长生殿里面,方才一脸威严的李世民终于忍不住招手叫李治站到自己跟前来了:“雉奴高了不少,不过也瘦了。在并州过得如何?那王府修缮得舒适吗?饮食是否习惯?每日里有没有什么消遣的?若是太无趣了,尽管去找当地的世家、官员走动,并州是你的属地,很不必避忌什么。”

李治恭敬有礼地一一回答:过得很好,王府舒适,饮食习惯,平日看书,没怎么出去走动。

李世民再次强调叫小儿子不用老想着避嫌:“你看青雀在相州就做得很好。”

恰逢太


状态提示:第四十三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