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无法思考。

众人了然地望向他,目带同情。

五公主燕婧是七皇子的同胞亲姐。

太傅见状,不得不又叹了口气,显然也很不好受。

若是寻常公主,即便病逝也绝对不至于引起太傅如此反应。但这位五公主不同,她是为固两邦友好而派去西北草原和亲的公主。

准确来说,是派去和亲的第二位公主。而在五公主之前,首位和亲的为三公主。

公主们身娇体弱,西北环境自比不上京城,三公主只待了四年就患病而逝,没想到五公主时间更短,才一年就没能支撑下去。

虽然其他皇子与五公主的感情不比七皇子,但涉及家国,所有人都有了推己及人的感受,不免生出悲痛。

这些公主都是为周朝而死。

算来都是兄弟姊妹,他们如何忍心看着几位姐姐一个接一个死于他乡。

几乎是眨眼间,所有人都想到了同一件事,五公主病逝,周朝很可能……又要派一位公主去了。

不出所料,太傅随后道:“此时……朝堂正在商议如今该让哪位公主前去和亲。”

这里的皇子都还没到议政的年纪,但太傅看了一圈他们闻言后的隐忍神情,终是没忍住相问,“各位殿下觉得和亲一事,到底可不可行?”

这话说在此处有些不当,但太傅就是想看看这些他们寄予众望的皇子的反应,他眼中隐有期待。

有人目光闪烁不想议论此事,也有人深思熟虑后开口,“休整五年,我朝应该早有一战之力,依琛之见,实在没必要再让公主们和亲。”

“不可!战事一起必将民不聊生,遭殃的是百姓。先祖向来提倡以仁治国,若只需牺牲我们皇族一人,就得以换两族相安无事,有何不可呢?正所谓舍小取大也。”

朝堂中也差不多是这两派说法,太傅目光巡视一周,朝燕归看去,“十三殿下以为呢?”

燕归抬首,神色显然有几分复杂,太傅这才想起,这位的母妃就是异族和亲而来。

须臾,燕归缓慢而坚定道:“当战,和亲只可解一时燃眉,非长久之计,乃懦夫所为。”

他少有这种堪称激烈的话语,众人一时侧目,心中对这番话评价各异。

不过转瞬,他们便重新沉进太傅带来的这条消息,议论纷纷起来,全然没了听课的心思。

幼宁对这些话听得一知半解,颇为茫然,午时对燕归问道:“十三哥哥,什么是和亲?”

燕归对她已有了些耐心,淡声解释,“是为息战之举,让公主嫁往异乡,令两族得一时和平。”

小姑娘依旧懵懂,燕归便用更浅显的话儿重复了遍,这才让她真正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

想到太傅所提问题,幼宁又追问几句,让燕归忽然想起最初和亲这条计策是如何定下来的。

太后从一开始就反对提亲,身为女子,她自然能更懂那些被和亲的公主会如何悲惨。但周朝并非真正是太后一人做主,何况在这种对外的军事大事上。

在对西北的战事上,向来是谢家军出力,也是谢家军对那边的形势更为熟悉。

但谢家是太后母族,太后本就掌政,自然有人反对再让其壮大军中威望。正好连战多年,周朝也的确到了需要休整的时候,以吴将军为首的半数大臣便提出了和亲一策。

可以说,和亲一半是为了周朝,另一半却是由于某些大臣不肯让谢氏进一步壮大的私心。以至于到了五年后的今日,周朝明明早已恢复生息,有了一战之力,此事依旧在被重重阻挠。

或者说,除非太后和谢家肯彻底放弃军权,那些人才可能会松口。

但这些燕归不会对幼宁说,他只道,是为了天下太平。

幼宁听罢彻底明白过来,想到太傅提及的两位公主,小脸上也不由流露伤心。

她早已知晓了死亡的涵义。

闷了半晌,小姑娘道:“要是不用和亲,天下也太平就好了。”

燕归一怔,想起许多,又想到音容笑貌逐渐被淡忘的母妃。

的确,若无需和亲,也能得太平……就好了。


状态提示:11.和亲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