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红楼之贾家老大重生逆袭>第34章 贾政张家受教育

贾政是鼓起勇气,同张丞相提起了自己之前在国子监做的一篇文章,说是要请张丞相指点指点。

“学生贾政见过张丞相,今日同家兄登门拜访,特带了一个问题,想要请张丞相赐教。”不得不说贾赦脸皮比贾政脸皮厚,也比贾政会做人。以贾家现在同张家的关系,贾政这一句‘学生’就好似贾政不认同这两家的姻亲关系一般。

好在张丞相为人豁达,并不计较贾政这一称呼,反而是觉得贾政作为后辈既然有心想请教自己学问,自己应该要好好教导教导他。

“听代善说你是个勤学好问的,果然如此,若有何疑问自当说出来,也好叫老夫同你参详参详。”

贾政提出国子监老师当时要他们做的一个策论考题,“学生前些日子在国子监上课,老师布置了一篇策论,叫学生等讨论治理黄河水灾的问题。学生回去苦思冥想略有所得,却不知正不正确,正想借今日的机会,求教您。”

张丞相听贾政提出这个问题,初时还认为贾政是个关心时事的学子,便当场问了贾政几个问题。

“你问的这个问题当真是个遗留多年的难题了,各朝各代无一不为黄河水灾这个灾难而为难啊!既然你有心想要研究这个问题,那老夫就考教考教你。”

贾政听张丞相说要先考教自己一番,还信心百倍,认为自己在国子监里学的那些皮毛足以应付张丞相的问题了。

“学生听教。”

“你既说功课是篇策论,那自该是讨论时事的,我且问你,若是今年黄河水难又发,导致河边土地被淹,灾民四起,该如何赈灾安民。若是赈灾安民,这些灾民该往哪安置,这赈灾安民的银子又该从哪出?”

贾政听了张丞相的问题是当场愣住了,自己在国子监时老师可没问自己这般具体的问题。大家都是说说自古有哪些名臣为黄河的付出,说说大家爱国爱民的心就好。这些安置灾民的问题自然有朝廷负责,再说自己平时学的四书五经又怎会写这些呢。

贾政一时之间叫张丞相给问住了,但是也知道自己不能继续这么沉默下去,便绞尽脑汁搜刮了些话语来答张丞相的问题。

“学生以为黄河水难自古有之,我们应该遍查古籍,看看先人有什么治理黄河的好方法,学习古人治理黄河。如果黄河水难一发,出现灾民,自当由朝廷派遣钦差大臣前往安置,再由户部发出治灾银子来安顿灾民。”

贾政这番话一说出来,叫张丞相是大失所望,本以为贾政是个肯钻研时事的,若是贾政能稍微提出些具体的做法,便是那想法不成熟,张丞相也不会这般失望。听贾政一说,除了查书之外,就是朝廷有人有银子治理,却毫无一丝自己的看法。

张丞相为人直爽,见贾政这样死读书,觉得贾政是走上了岔路,自己既然身为长辈就该点醒贾政。

“你既然想到治理黄河的问题,就不该只是纸上谈兵,你该多自行思考如何具体的治理问题。你说要派人做钦差大臣治理,该选取何种性格哪个派系的大臣出去,怎样的官阶才能压制住地方官,好好安抚灾民。你说要户部发银子,那户部要从何处拨银子,拨多少银子,赈灾银子又要发多久。这古书上虽记载了些治理黄河的法子,但是桑海苍田,黄河地势因连年水害早有变迁,若说要铸造堤坝,也必须实地考察,众人讨论才能下手,不可照本宣科。”

“你身为荣国府子弟现在于国子监读书,就该明白自己今后是必要进官场的,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固然重要,但是治国不是对着书本就可以的,圣人之话是为真理,但是人情变迁也该是你多学习的。需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张丞相一番话下来几乎就差明说要贾政不要死读书,要学以致用了。本来贾政又不是张家子弟,张丞相肯好心想要提点贾政,贾政该感激涕零才是。可惜贾政此人从来只听得见赞美之词。眼下他想不到张丞相这样的人肯说出这般露骨的劝导他的话,是响鼓用重锤,好敲醒他。他只觉得张丞相不该在众人面前,尤其是在贾赦和张家其他几个公子面前说自己的短处,叫自己好似短了他们一截一般。

贾政不敢露出不满之色,只能低头不语,装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来,张丞相见他这样还以为贾政听进去他的话了,就更是尽心教导,可惜张丞相的一番好心都白费心机了。

贾赦在一旁本来和张家几兄弟讨论正酣,见贾政与张丞相搭话,还以为贾政能争点气,得张丞相几分喜爱,结果听贾政说的话,是差点笑出声来。果然假正经还是那个假正经,连纸上谈兵都不会!

时间就这般在贾赦侃侃而谈,贾政低头听教中过去,就这样持续到贾家兄弟告辞。

贾赦此行得偿所愿,贾政却是饱受了一肚子的委屈......

:


状态提示:第34章 贾政张家受教育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