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都市现代>大明天子录>第131章 坑
被人从被窝里叫起来,郭登和徐承宗直接连皇宫都没有去,就直接披挂开赴大宁,坐镇第一线指挥掌控。

“多事之秋啊!”

于谦坐在自家府邸望着天上嘻嘻朗朗的星月,一声长叹。他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发生什么事,但是皇宫中的龙骑禁军倾巢而出,不得不掉驻守京师的二十师炮兵师一部进驻护卫,这么大的动静,他想不知道都难。

而且,军委会两员大将连夜出城,别人不知道,他作为大明政事堂总理大臣,除了皇帝之外权力最大的人,一些事情他也会第一时间知道的。

郭登,徐承宗二人急匆匆的连皇宫都没有去,就直接离京而去,也预示着将有大事发生。

国内贵州动乱未平,江西宁王这里又有事端将要发生,东北地区对付朵颜三卫的事情也已经展开。边境和鞑靼冲突不断,现在的大明似乎用兵的地方一下多了起来。

于谦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有一些他不知道的军事行动在暗中进行,但是一下子动用这么多兵力,四处开花,四面树敌,可不是好的迹象。

“希望不要有大的军事发生吧?”

于谦叹息,曾作为兵部尚书,并亲自指挥了京师保卫战的于谦对军事的灵敏度还是很高的。他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将要发生,具体的他又一时没有头绪。毕竟他现在虽贵于万人之上,但是事关军事,一些布置安排他并不知道。

第二天,刚刚走进政事堂班房的于谦便收到了朱祁钰发来的有关加快建造铺设东北地区交通要道的要求。

由于水泥的出现,水泥路的便捷耐用,大大提升了官道的速度。所以,自今年开始,大明全国官道都在改进之中,但是主要的地方还是以京师以及江南富庶的地方位置,北方东北以及西南等落后一点的地方暂时还没有腾出手来改造。

毕竟人力和财力有限,也只能先紧着江南等纳税重地先行下手改建。可是如今眼看着边境越来越乱,特别是东北地区即将会爆发大的冲突,对以往这种小事朱祁钰也不得不开口提醒一下了。

意思很简单,其他的地方暂时可以暂缓,但是边境地区一定要先行铺设水泥路以便方便大军快速机动。

以往朱祁钰也认为边境暂时不会有大问题,他也不会轻起战端。所以,边境的官道改建也就没有被重视。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样一来,边境地区官道的作用就大了起来,官道的好坏与否甚至关系着一场战争的最终胜利。

这一点,于谦也非常清楚。

可是现在京师地区官道已经铺设完成,工部和龙腾商会的建造集团已经移师江南,四处开花,如果一下子全部抽调回来的话,损失是极为惨重的,而且短时间也不可能这么快赶回来。毕竟这个时期的交通基本靠走,从江南到东北路途遥远,恐怕等这些带着大量建造器材的工人们来到东北,黄花菜都凉透了。

“都说说吧,皇上要求一个月内,必须修京师通往大宁,辽东。宣府,大同通往京师和大宁辽东的官道。”

政事堂班房内,于谦扫视众位政事堂辅政,问道:“如今我们将所有人力物力都用在了江南,即便是现在抽调,时间上也来不及,众位有什么好的建议?”

众人眉头深锁,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不是没有人没有钱,关键是人和钱,暂时都不在眼前。

就像是于谦说的,现在抽调,耽搁了江南的改造不说,还会造成大的损耗。但是大量人员物力在路上的时间也会大量占用,时间根本就来不及。

但是,皇上下了严令,一月之内必须完成,不然政事堂的能力将会受到质疑,这对日后政事堂布政天下很不利。

“是否可以只抽调一些骨干人员从江南召回,然后招募大量百姓开工建设,虽然一开始比较慢,但是这个东西不需要多大的技术,时间干的久了熟能生巧,要不了多久建造速度就会提升上去。”陈循想了想开口道;

“是个办法!”

萧镃点头,但是他又道:“眼看着秋收不远,百姓们不一定愿意这个时候离开。况且,京师周边的百姓大部分都已经被招募去了江南,如果从其他地方招募的话,时间上也会有所耽搁。”

“招募还是要招募的,在江南的熟练工匠也要召回一些。人员还会有大量缺口。”

胡灐顿了顿,道:“我们或许可以从京师以及周边的监狱里提出来一些犯人充作劳役,以劳役代替坐牢,等路修好了给于他们适当的减免刑期也就是了。”

“此事有些不妥!”

陈循道:“牢中关押的犯人经过皇上大赦天下后留下的都是重刑犯,如果将他们放出来参与修路,我们还需要派大量人员看押,防止逃跑。我认为有些多此一举也很麻烦,有那么多看押人员,倒不如直接让他们参与修路了。”

胡灐想了想也没多说什么,陈循的话不无道理。

“可以一试,这方面龙腾商会有经验。”

于谦倒是对胡灐的这个提议很认同,他道:“当初龙腾商会就曾用过大量的瓦剌降卒,也不曾爆发过什么冲突或是逃跑事件,此事本官认为可行,可以一试。到时候和龙腾商会商议一下具体的办法,看看他们怎么说。如果实在不行,在放弃也不迟。”

“倒也可行!”于谦说得倒也合理,没人反对。

但是即便是这样,一下子修建这么多的路段,所需要的人工还是不够。

“或许


状态提示:第131章 坑--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