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言情总裁>七海扬明>章一九四 第一次经济危机
蒸汽动力火车头的拖拽能力也就达到了四百五十吨左右,这使得铁路的运输能力并不是特别突出。

帝国国营铁路含以下几种,一是客流量丰富的路线,比如京津线、申苏线,仅仅通过售票,就可以完成盈利。二是一些铁路专线,比如太原至天津的铁路,就是以运输山西煤炭为主,虽然拖拽能力不足,架不住这是专线铁路,在专线调配的基础上,大量火车在铁路线上来回,输出的煤炭又是运往南方缺煤地,而火车直接从煤炭矿场出发,直接开进天津的煤炭专用码头。

再有盈利的线路就是来往于人口密集地区的线路,比如京汉、京浦铁路,来往于北京与武汉、北京与江宁之间,沿途经过许多人口密集的城市,不仅有客运流量,运输的也货物之中也以纺织品、工业制品为主的高价值货物。

帝国铁路已经有二十五年的历史,什么线路能盈利什么不能盈利,铁路局门清,盈利的线路自然会攥在手里自己开发了。

而在铁路建设狂热的帝国二十八年前后,民营铁路公司上马了很多十年乃至二十年后都认为很难成功的项目,比如最大的民营铁路公司承办了粤汉铁路,竟然想着投资建设帝国第一座跨长江的铁路桥,结果投资了三百万元的资金,连个桥墩子都没树起来,在线路过南岭的时候,虽然铁路线修通了,但是火车头拉力有限,根本翻越不过去,又转而变成挖掘隧道,一直到破产也没有挖通。

到了帝国三十四年的时候,铁路投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有所控制,办法就是铁路走出去,到外国修铁路,不仅消化了因为铁路扩张增加的钢铁产能,还因为大量船只的修建,扩大的产能。目前来说,倒霉的就是铁路公司和投资的资本家,而现在,有一种论调出现,许多人认为,发生在九年前的铁路改革,是皇帝李君华的针对资本家的阴谋。

这种阴谋的证据有很多,比如很多交给民营公司办的铁路都是铁路局审批不下来的线路,而民营资本只要申请,就给资格。在承办铁路线的时候,要交押金,铁路在规定期限不通车,押金不退,铁路不通车,两边的土地开发权也办不下来。

而到了帝国三十四年,铁路危机渐渐过去的时候,资本家们发现,他们投资的铁路公司破产了,但是他们促进发展的,国营重工业、动力公司等却是保住了。

但是这种论调也只是出于萌芽状态,真正**还是在帝国四十年的时候,帝国政府打着帮助民营铁路公司的名义,以很低的价格回购了很多开发的铁路线路,而随着铁路技术的进步,这些线路在帝国四十五年左右的时候,大规模铺设起来,然后实现了盈利,而那个时候,民营资本再想承办铁路,发现二十年前可以审批下来的铁路线,现在又审批不下来了,能审批下来的,又是一大批更为偏远,地形更复杂的铁路线。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次铁路投机危机确实给帝国造成了损失,至少在帝国三十四年这个时间段,国家财政是非常紧张的。

虽然国家财政紧张,但皇帝在帝国三十四年初的预算审批上仍然确保了教育资金、科研资金和重大项目投资资金都不许有丝毫的减少,有些甚至依旧在提高。海军陆军惶惶然了许久,才得到了军费不会减少的待遇。而在财政紧张的时候,自然就对展开一场战争更为谨慎了。

在御前会议上,更多的信息披露出来,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仅凭莫卧儿帝国的财政,是打不起全面战争的,更不可能为帝国报效出兵的花销。因为莫卧儿帝国在偏安东部地区后,与印度斯坦帝国大战的几场,且奥朗则布等在内的贵族阶层并未放弃奢华的生活,因此大量的向外国资本贷款,其中就包括帝国方面。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一旦出兵,帝国就要拿出更多的战争经费,甚至还要供养莫卧儿帝国的军事开支。

但财政支持的多寡只是小账,关键还是帝国是否要坚持次大陆的均势的国家战略。如果不需要维持,那么坐视印度斯坦消灭莫卧儿帝国,乃至统一整个次大陆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需要维持这种局面,那就必须出兵干预。

在这个问题上,帝国高层也是有分歧的。

一部分高层认为,帝国之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不是另一个国家,而是另一类国家。

相对于次大陆上的封建王朝,帝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在制度、技术等方方面面都有优势,即便次大陆统一,也只是一个封建王权国家,与处于工业革命中的帝国相比,也是差了整整一个时代。这一部分人也是能接受日本的统一的。

而帝国还拥有体量上的优势,次大陆完全统一,也不过是一个一亿人口的大国,与世界霸主的帝国相比,即便不考虑其他,只看国家禀赋,也差了一个数量级。

另一派则警惕次大陆的人口、土地等方面的潜力,认为次大陆一旦崛起一个强权,就会挑战帝国的海上霸主地位,抵抗帝国在次大陆的经济扩张。还是次大陆三足鼎立的均势为好。

第一次御前会议对是否参战没有形成决议,所以只能结束,约定第二日进行第二次会议。但皇帝已经下达了备战的命令,陆战队和陆军都向槟城和锡兰两地集结,动用的军力规模达到了十四万,这种大规模的调动是为参战做着提前准备,即便是不参战,也要保住德干联盟。

其实,李君华身边的近臣也明白,


状态提示:章一九四 第一次经济危机--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