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铁血大民国>第 637 转折点到了么? 七
的建议是可行的。”伏龙芝的话音未落,就被一旁的政治委员加马尔尼克突然打断他道:“现在全世界的目光都盯着波兰,中亚的得失相对于波兰会战的胜负而言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而且,伏龙芝同志,您作为我党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以您的军事眼光,您觉得中亚——三疆大会战还有获胜的可能么?”

“如果……”伏龙芝的脸色铁青,吞吞吐吐地开口道。

“没有什么如果。”加马尔尼克又一次打断道:“在波兰会战胜利之前,坦克军和空军不可能再回到中亚来了。我们能靠一百多万步兵打败拥有空中优势和一千多辆坦克的中国西北方面军么?马利诺夫斯基同志,您认为呢?”

“这不可能,政委同志。”马利诺夫斯基如实回答道:“中亚的地形太开阔了,在这里没有装甲部队没有空中优势就只能被动挨打,哪怕我们的数量多过对手一倍!事实上,我们的敌人在数量上也不是完全处于劣势。如果算上他们的国民警备军,中国西北方面军的总兵力超过200万!”

加马尔尼克看着伏龙芝:“伏龙芝同志,作为一名优势指挥员,我想您应该清楚,军事指挥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伏龙芝的脸色很阴沉,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道:“哈帕耶夫同志有没有说过斋桑泊——阿拉湖防线还能维持多久?”

“如果得不到必要的增援。最多只能维持一个半星期,如果将防守的兵力减少到10万以下,最多维持4天。”

“只能维持4天,也就是说,100多万大军必须在四天内撤到安全地带……”伏龙芝在作战室内来回踱步,听他低声嘀咕的话语,似乎已经打算放弃会战了。很明显。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不仅知道怎么战胜敌人,更知道怎么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存实力。而且他的上司托洛茨基同样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并没有给他下达过什么不合情理的命令或指示,还给了中亚方面军相当大的自由度,不过他还是有那么一点担心。

“如果我们放弃中亚——三疆会战。那么巴尔喀什湖一带很可能会守不住,中国装甲部队会渡过阿亚古兹河向哈萨克丘陵迫近。在南线,中国军队也会攻入吉尔吉斯坦……苏联的国土将会遭到中国帝国主义的蹂躏!”

“伏龙芝同志。这个责任由我和你一起承担!”加马尔尼克猛地站了起来,目光炯炯地看着伏龙芝道:“如果中亚方面军主力在一场注定打不赢的战役中损失,那么我们将要失去的可就不是边境上的几块不毛之地,而是整场战争的胜利了!相信托洛茨基同志会明白这一点,我们联名向革命军事委员会提出建议,并且……申请处分吧!”

托洛茨基并没有给伏龙芝和加马尔尼克任何处分,而是非常干脆地批准了他们提出的放弃会战全军撤退的建议。就在大松口气的伏龙芝连夜调整部署。想将他的一百多万部队有秩序地撤出战场的时候,常瑞青还守在办公室里一份份批阅着公文。

这场世界大战看上去还要打上很久,对中国这个才发展起来不过十几年的国家来说,挑战可不仅仅是在战场上。后方战时经济的有效管理和国力的合理动员。才是赢得世界大战的基础,每个身在高位的人都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还必须足够的小心谨慎。好在常瑞青现在有几个非常能够的“大管家”比如张君劢、张公权、阎锡山和潘玉成等人,当然还有那位将远东民国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周大总理。不过常瑞青并没有将政务完全放手,所有的重大决定,他都必须亲自过问,在批阅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公文之余,他还要仔细推敲下面的布局,有时候还要绞尽脑汁分析国际上各方面力量将会如何出牌。这场世界大战和他所熟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完全不同了,最后会打出一个什么结果,他实在是没有什么把握,但是这种分析往往又是最伤脑筋的。

夜深了,总理官邸的书房内,一杯清茶还在飘散着淡淡的清香。而常瑞青仍然伏在案头,看着一大堆情报汇总和国际局势分析报告发愣——在他深感自己的智慧实在不够用以后,一个所谓的“智囊团”就被组建了起来,每天都会有一大堆的分析报告送过来,似乎给常瑞青本来已经很繁重的工作又加了一些码。办公室的门突然被轻轻敲响了,常瑞青条件反射似的喊了声:“进来。”同时仍然低着头看文件。

推门进来的是陈心蕊,这个大美人上校现在还是副官长,而且她在南京并没有自己的房子,一直就住在官邸里面。看她的样子就知道她也在陪常瑞青一起加班。身上的军服还穿得整整齐齐。她的黛眉微微蹙着,手里面还拿着两张电报纸,显然不是什么太好的消息:“先生,西北方面军来电,苏军的阿列雷萨河集群和伊犁河集群已经开始撤退了,不过他们后退的步伐很稳,一天只后退了20公里到30公里。”

常瑞青点了点头:“知道了。苏军并没有被打败,现在是主动退兵,不是溃败,伏龙芝是个难缠的对手啊,对了……还有什么消息么?”

“是我国驻巴黎大使馆的电报,今天上午。毕苏斯基在巴黎的一个波兰人集会上遇刺身亡了!”

“毕苏斯基死了?”常瑞青微微怔了一下,忙又追问道:“知道是谁干的?是不是波兰gcd的特务所为?”

“不知道,不过波兰流亡政府已经将矛头指向


状态提示:第 637 转折点到了么? 七--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