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铁血大民国>第 411 炮灰 三 四59第
多架重机关枪形成的交叉火力。加上近2000支38式步枪的清脆鸣叫,将拥挤在冲锋舟上的ri军官兵打得死伤惨重!伤员临死的哀嚎几乎盖过了枪炮的声音,流淌而下的血水几乎染红了整个江面!这一阵的冲击,简直就变成了送死的愚蠢行径!

但是对岸中队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部署在乌苏里江东岸阵地上的ri军轻型火炮和迫击炮的弹药像不要钱一样打了出来。在国防军暴露了的火力点周围纷纷落下,不多时就打哑了十几挺重机枪。剩下的机关枪只得更频繁地转移阵地,国防军阵地上的火力顿时就稀疏了起来。渡河的ri军就趁着这个机会拼命划水,最后居然有船只靠近了对岸的土地!船上的ri军官兵都怪叫着跳进了过膝的江水里面。托着步枪一边开火一边向陆地上冲去,当然这个冲锋的速度因为受到江水的阻力,还是相当缓慢的。岸上的国防军火力也顾不得打正在渡江的小船了。全部都集中到了河滩上,将刚刚从船上下来的ri军步兵一排排地打倒!但是还有更多的人喊着“板载!板载!”的口号向前冲锋,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岸上中国人的机枪she手也都红了眼睛。顾不得转移阵地。拼命朝河滩上正在涌来的r击,子弹的铜壳转眼就在地面上铺了一层又一层!最后总算在付出了将近四成的重机关枪被毁的代价后,将ri军的第一波冲锋给压制住了。不过这些ri本鬼子的顽强程度也超乎想像,在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之后,仍然占据着乌苏里江东岸河滩上的小块区域不肯撤退。幸存的ri军步兵用战友的尸体和薄木板打造的冲锋舟堆在一起垒成了工事,在中队的各种各样的火力压制下勉强地维持住了一个桥头堡,无论如何也不肯后退半步!而68团也没有什么反攻的余力,他们全团上下还不到3000人。在ri军的第一波攻势中就伤亡了超过500!也算是惨烈无比了。于是在ri军总攻开始后的第3个小时,战场上的枪炮声渐渐的就稀疏了下来。ri军第一波攻势的全部动能到这里就算耗尽了。

在ri军战线后方的一所农庄的屋顶上。ri军第二军司令官山梨半造和第二师团长长坂研”铁血大民国第  411  炮灰  三”介正举着望远镜死伤地看着前线的景象。亲眼看见数以千计的ri军官兵倒在乌苏里江的河滩上,江面上。也亲眼看着好不容易冲过去的部队被对手火力压制在一小块河滩上动弹不得。

山梨半造放下望远镜,低声道:“终于上去了。”

长坂研介也放下望远镜,轻轻叹了口气:“支那军队这几年的进步真是神速啊。他们的she击水平已经和皇军差不多了,而且刚才的炮击对他们的杀伤似乎不大,看来他们的欧洲教官教了不少打阵地战的办法给他们,而且部队在战时的组织水平也很不错,没有出现太大的慌乱……这应该是经常进行实弹演习的结果……大将阁下,看来真正的苦战才刚刚开始啊……”

山梨微微一笑:“不会的。”他指着江对面用尸体垒成的ri军阵地:“皇军的防御是那样的单薄,可是支那军却没有半点进攻的yu望。长坂君,这正是支那军最大的弱点!这样的敌人纵使有强大的火力和严格的训练,也没有办法同皇军相比的!因为他们没有进攻j神!”说着他加强了语气,大声道:“第二波攻势在一个小时后开始,我希望第二波攻势,也是最后一波攻势!”

……

牡丹江,中国国防军第五集团军司令部的作战室内,一片人来人往的忙碌景象。这个集团军是为了实行马克西姆.魏刚上将提出的绥芬河双城子会战而新组建的。所辖的部队都是从另外四个集团军中抽调的,包括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第五军、第六军、第七军、第十一军,第十三要塞旅,另有八个duli炮兵团,一个空军师,总兵力多达40万。拥有大炮1500多门,飞机200余架!基本上集中了整个东北方面军的主力。第五集团军的司令部是一个星期前刚刚抵达牡丹江的,下辖各部队大多没有到位。绥芬河一带的前进阵地还在由先期到达的部队加紧修建。

而这40万大军的统帅,第五集团军司令官吴石上将也是今天下午才抵达牡丹江这里的。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安顿一下,集团军参谋长钱大钧少将就急匆匆拿着封电报走到他面前。

“吴长官,刚刚收到方面军司令部的急电。ri军于今晚7点开始向虎头要塞一线的第一集团军所部发起猛攻了!ri军投入的兵力火力都极为强大,而且不顾死伤发起猛攻。第一波攻势就强渡乌苏里江成功,目前已经在乌苏里江西岸建立的滩头阵地。我第23师第68团虽经苦战,仍”铁血大民国”然无力将其逐退。方面军司令部估计。ri军主力可能就在这虎头新安土一线。”

吴石沉着脸听着钱大钧的汇报。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只有不断敲打着椅子扶手的手指,才显露出他此刻内心的焦虑。他现在虽然是40万大军的统帅。可实际上的带兵经验却十分有限,从来都没有组织过真正大规模的战役。这一回负担这样的重任,自己心里面也直打鼓。好在常瑞青也知道他经验不足,给他派了个庞大的军事顾问团。跟着他一块儿北上来了。为首的是一个名叫马克斯.霍夫曼的德国中将。此人曾经在ri俄战争中在俄队中担任过观察员。非常了解俄军的情况,对ri军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都在东线指挥


状态提示:第 411 炮灰 三 四59第--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