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事却依旧瞅着他眼熟。

“石爷,我们福晋在此!”

周管事大约从没跑过这种外差,遇事有些慌乱,声音都有点儿颤了。

周管事的娘子早年间是十三福晋昔日近身服侍的丫鬟。前些日子十三福晋由两个侄女伴着到她娘家陪嫁的庄子上小住两日,便由这管事夫妇两个并两个丫鬟伴着。今日十三福晋突然惦记起家中还有庶务未了,便轻车简从,从海淀往城里赶,没想到路上出了岔子,福晋的车驾坏了,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是十三福晋在此,赶紧在大车外头给十三福晋问了句安。当初他曾经作为小辈,见过十三福晋一回,还得福晋送了一大盒端午节应景儿的吃食。

十三福晋也还记得他,可是隔着帘子却答得有气无力。石咏听了也忍不住揪心——不会是中暑了吧!

“周管事,你看有什么我能帮得上忙的?”石咏赶紧问。这么热的天,要是这车驾就在这里一直这么耽搁下去,里面的人铁定受不住。

“石爷,您看,能不能帮忙到附近一个庄子上去传个信,请那边遣一辆大车过来,接福晋先去暂歇?”

这有什么不能帮的?石咏问清了最近的庄子是四福晋名下的田庄,又看了看大致方向,随即把弟弟石喻叫了过来。

“喻哥儿,你听大哥说,”石咏交代弟弟,“这边车驾里,是咱们家的一位长辈夫人。车驾既是坏了,大哥便跑一趟去送个信。你留在这里,照顾一下这位夫人,好不好?”

石喻照例一挺胸,说:“大哥,你放心去吧。有弟弟在这儿呢!”

这小子已经经历过石咏不在家的日子,一到这种时候,他就会把自己当成个大人,主动承担起照顾各位女性长辈的责任。

石咏冲石喻点点头,一翻身上带着的荷包,见里面除了一小块碎银子以外,还有一小盒仁丹,两块速沉散香,散香里混着冰片脑,闻着有提神醒脑的功效。这都是他从扬州带到京城来的,出门前被母亲放在了他的荷包里。石咏便将整个荷包丢:“车里的那位夫人可能有些不舒服,回头你问问她要不要服仁丹,闻闻香料会不会好一些。”

石喻一样样都应了。

只听十三福晋在车里有些虚弱地开口:“石家哥儿,这是你弟弟吗?”

石咏应是。十三福晋当即道:“可怜见的,让这孩子到我车里来吧!”

石咏在弟弟身后轻轻一推,口中说:“记得叫人,叫福晋!”石喻应了一声,便上了十三福晋的大车。

石咏见不能再耽搁,当即上马。这时候他再也不敢顾惜马力,连连催马,恨不得插翅赶到附近的庄上去。

好在这庄子并不算远,两炷香的功夫也就赶到了。

周管事给了石咏十三阿哥府的腰牌,石咏凭这个,很快见到了庄子上主事的人。

这一位,恰巧是雍亲王府的庶福晋钮钴禄氏。

雍亲王府年侧福晋自入府之后,便风光无限,有时连四福晋都免不了韬晦一二,避其锋芒,何况这个膝下有子的庶福晋。

钮钴禄氏膝下所出的四阿哥弘历未满两岁,前些日子,钮钴禄氏便借口身子不适,带了弘历出城,住在四福晋名下的一处庄子上“休养”。

可听说十三福晋有事,钮钴禄氏立即坐不住了。

她在雍亲王府邸并不算受宠,但胜在性情柔顺,平时不言不语,因此四福晋待她甚是和善,颇为看护。钮钴禄氏也不是个心中全无成算的人,自然知道四阿哥在一众手足之中,待十三阿哥最为不同。

听石咏传讯,钮钴禄氏不敢怠慢,一面打发人去城里给四福晋送信,一面赶紧命人套车,将四福晋平时用的一驾大车套上马匹,命人赶了,自己则坐了惯坐的小车,带上两个老道的嬷嬷,就随石咏出门。

石咏一马当先,奔得飞快,赶在钮钴禄氏的车驾跟前奔到了地方。到地方之后,石咏吓了一大跳,只有十三福晋那具坏掉的大车还留在原地,车里的人,后头跟着的车辆,还有他的弟弟石喻,全都不见了。

这是遭了贼吗?

“石喻!”

石咏在马上四顾寻找,嗓子眼儿里急得能冒出火来,而一颗心在胸腔里砰砰直跳。

“大哥……”

远处有细微的声音传来,石咏凝神细看,才发现远处官道旁的绿荫下,泊着早先自己见到过的那具、略有些窄小的车驾。而他的弟弟石喻,正站在绿荫之下,朝石咏用力挥手招呼。

石咏大喜,但也不敢怠慢,赶紧调转马头,先回头去迎了钮钴禄氏等人,引着车驾往这边过来。

少时两处车驾会合。钮钴禄氏也顾不得那许多了,快步从自己的大车上下来,来到对方车驾跟前躬身问:“福晋可好?”

十三福晋则在车里笑答:“好些了!”

这一回开口说话,远处石咏倒是听出她说话声里多了几分中气。

他转过脸看看弟弟石喻,石喻便冲哥哥露出个大大的笑脸。

这边钮钴禄氏恭恭敬敬地将十三福晋从小车上请下来,坐上原属四福晋的大车。

移车之际,石咏和石喻作为“外男”,自然回避在车驾后面。

石咏便问起弟弟这边的经过,小石喻颇为自豪地说了经过。原来十三福晋的大车正巧坏在官道上,这一段官道两边没有树荫遮蔽,无遮无拦的,大日头底下就跟蒸笼似的热。偏生车里是有身份的女眷,不好将车帘全掀开通风换气。十三福晋在车里,


状态提示:69、第69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