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坐在茶肆里,远远见到有个布衣男子,身边带了个锦衣小童,看上去多少有些违和。可是在这个时空,原也并不出奇,这可能就是哪家的长随侍奉着小公子出来看热闹。

出奇的是,这名布衣男子,一面走,手里一面执了个铜壶,在喂那个小童喝水。

石咏当时就想,什么人给自家孩子喂水喝,会这样一面走一面喂,难道不该是找个地方,站定了,把铜壶抱给孩子,看他咕嘟咕嘟喝饱了,然后再安安稳稳地接着往前么?

可是这人却一边走一边喂,似乎急不可耐。铜壶里的水也顺着幼童的嘴角落在孩子的衣襟上,水渍反射着日光,偏巧就晃了石咏的眼。

石咏的行动有点像是本能,脑子还未反应过来,身体已经冲出去了,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当街拦住那拐子,结果被人反手一推,“咕咚”一声摔在地上。

他见贾琏径直去追那拐子了,心下略松,也顾不上自己摔得疼痛,赶紧查看那孩子的情形。

这是好生可爱的一个小男孩,身上穿着竹青色纱衫,头上戴着一顶圆圆的瓜皮小帽,看着也就四五岁的模样,甚至一张小脸与喻哥儿有几分相像。只是这孩子目光呆滞,嘴角边还流着亮晶晶的口涎,一副呆了的模样。

石咏一见,愤然爆了一句粗口。

什么“拍花子”一拍脑袋孩子就傻了,这明明是拐子给孩子喝了不知道什么液体,让人暂时失了神智,才会迷迷瞪瞪地跟着人走。

看着这孩子与弟弟年纪相貌都差不多,石咏一阵心疼,扶着左腿起身,弯着腰问:“你叫什么?家住哪里?还……还记得吗?”

b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r /

那孩子已经傻愣着,石咏的话他只充耳不闻。

石咏心里着急,还待再问,忽然一阵大力袭来,他又被横推出去,重重摔在地上。

“拐子!”

石咏摔得不轻,扶着腰抬起头来,忽然见到几个义愤填膺的男子立在跟前,都是家丁长随模样,腰间挂着腰牌,几个人围着自己。另有人过去检视那个男孩子的情形,反复呼唤:“少爷,讷苏少爷!”

石咏一下子反应过来。

这大约是这小公子的家人寻来,却见他伴在这孩子身边,又是一副布衣贫家打扮,所以将他认成了拐子。

“这么年轻,却不学好!”那几个长随看看石咏,神色里都是鄙夷,“一会扭了去顺天府。”

石咏想想不对,赶紧又加:“……皇帝陛下?”

他想想这更不对了,武则天当年逊位之时曾经宣布:“去帝号,称‘则天大皇后’。”

于是石咏小心翼翼地又问:“还是该称呼您,武后娘娘?”

镜子里传出的女声豪气地答应了一句:“这都是朕!——区区名号又算得了什么?”

石咏忍不住要大伸拇指,武皇就是武皇,有这样的气概,难怪她只为自己留下一块“无字碑”,是非功过,任后人评说。

“您……是一直在这镜子里么?”

石咏终于想起来这茬儿。

一直住在镜子里的武皇,难不成是个千年老女鬼一直附身在镜子上?

“自然不是——”

镜子里的女声渐渐显出几分沉郁。

“其实我,只是一面镜子……”

“我是武则天镜室里的一面宝镜,见识过李治设镜以正衣冠,也见过武皇镜殿里的绮丽风景1。只是年深月久,我与武皇朝夕相处的时日渐长,便自觉乃是武皇化身,又或是武皇一缕魂魄,粘在我这镜上,年深日久,只要我这面宝镜还在,武皇便仿佛依旧活在人间,直到……”

“直到你碎成两半?”

石咏不知不觉陷入了这场对话,仿佛面前的宝镜能够说话,一点儿也不突兀。

“不,直到我被人封印。”

石咏一惊,突然想起被他扒拉下来的“风月宝鉴”四个字,难道那竟是封印?

这时候他再去找,被掀下来的那四个字,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这时候石大娘站在屋外,敲门问石咏:“咏哥儿,你这是在与谁说话呢?”

石咏赶紧站过去开门,冲母亲摇头说:“没……没谁?”

石大娘刚才是明明听见儿子在屋里说话的。此刻他开了房门,石大娘却见到屋里还是那副老样子,石咏和喻哥儿两人的床榻一横一竖地贴着墙根儿。石大娘自然忍不住说:“奇怪……难道是娘年纪大了,听岔了?”

石咏刚要接口,忽听那宝镜又出了声儿:“不打紧,她听不见我!”

石咏硬生生被宝镜吓得一个激灵。然而石大娘却完全没有听见任何动静,只在屋里转了一圈,便走出门去,临走时摇摇头,说:“看起来真的听岔了!”

石咏关上房门,才有胆子喘口气。只不过他还没明白,为什么只有他能听见宝镜说话。

“因为是你修复的!”宝镜猜出了石咏的心思,“你去了封印,又令碎成两半的我重回一体。我的心声……你听得到。”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i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i

石咏听见宝镜这么说,竟由衷感到一阵欣慰。

话说,他毕生苦苦追求的,不正是这个吗?让那些被损坏的老物件儿重见天日,让后世的人能听见这些


状态提示:263.第263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