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蜀汉之庄稼汉>第1164章 专家
力才行。

还是那句话,一个国家的真正发展,是需要系统性地打牢基础。

而不是学了几样新技术,就想着能跨越式发展起来。

就拿种芋头来说,季汉因为粮食的富余,可以大规模地推广圈养家畜。

而圈养又可以更好地进行积肥,反过来进一步有助于粮食的增产。

但凡家里有点规模的圈养家畜,种个一两亩地的芋头,那自然是能承担得起。

但没有先进姿势的魏吴两国,连种庄稼的肥料都缺,更别说是种芋头。

李县丞弹完了小雀雀,又给孩子们安排了吃食,然后这才能休息。

而在不远处的大河边上,有人比他还要忙碌。

李许氏走在地头上,不时地弯下腰,看看已经开始变得金黄色的麦穗。

九原都督府护军许勋,同时也是李许氏的从兄,跟在她旁边,问道:

“三娘,如何?这粮食何时可以收割?我也好向都督府那边通知一声,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李许氏绕了一圈,抬头看了看黄绿相间的田地,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阿兄,这麦子再过半个来月,就可以收割了。”

她看向自己的从兄,“我算过了,整个都督府,从高阙到五原,今年产出的粮食应当是够吃了,不需要再从关中和并州运粮。”

许勋点头:“那就再好不过了。听说今年内地有春旱,收成比往年差一些。”

“没曾想我们这里,今年反而比去年要好。”

李许氏的目光落到那些高高低低的水车上,神色颇有些感慨:

“河南地(注:河套在明以前称为河南地,即大河以南的意思)被大河所包,别处有旱情,这里只要能想办法引大河的水灌既,却是不用担心缺水。”

“若是耕种得法,说不得,也能成为一个粮仓,日后被称为小关中乃至小天府,恐怕也不无可能。”

许勋却是没有这么大的野心,他摇了摇头:“可不敢跟关中比,九原虽不缺水,但土地可比不过关中肥沃。”

李许氏没有接这个话,在她看来,既然是小关中,肯定是不能跟真正的关中比,但也足以说明是个适合耕种的地方。

不过她看到许勋似乎有些心不在焉,似乎并不为今年的河南地丰收所动,不禁有些好奇地问道:

“阿兄看起来好像不太高兴?”

许勋叹了一口气:

“河南地粮食能自足,自然是一件喜事。但会首看重这里,可不是单纯为了种地。”

称会首而不是称中都护,自然是说兴汉会的事。

五原县和平城同时开工,现在平城那边,煤山找到了,铁矿也找到了,听说一直在大肆招工。

而五原县这里,比平城那边还早发现铁矿,可是却迟迟找不到煤,这就令人尴尬了。

所以五原县这边,也要加快进度了,要不然,胡人都被平城招走了。

这种事情,他本是不应该说的。

但眼前这个从妹,本就是他亲手想送到中都护榻上的,可惜的是没定过亲,没被人家看上。

阴差阳错之下,反而是成了中都护妾室的小舅子的妻室。

不过这位从妹,现在在兴汉会的地位可不低。

所以这些话,对她说起来,倒是无妨。

李许氏一向只管种地,她转过头,看了看北边的阴山。

阴山山上,郁郁葱葱,并不像后世那般,林木稀疏。

因为这个时候,阴山的森林资源还没有得到开发。

最多也就是前秦到前汉的时候,匈奴人曾用阴山的林木做弓箭材料。

“我记得,在南乡制出焦炭以前,虽也有用石炭炼铁,但大多不都是用木炭吗?”

李许氏有些疑问,“既然寻不到煤,阴山上那般多的林木,用来烧炭炼铁,也是可以的吧?”

许勋点头:

“我此次过来,也是为了这事。炼铁之事,不能再拖下去了,实在不行,只能是伐木烧炭。”

说着,他认真地看向李许氏:

“我记得你以前说过,若是破坏林木过度,容易造成土地贫瘠,不利耕种。”

“所以伐阴山之木,最是怕你反对,却是没有想到,现在你居然也支持烧炭炼铁。”

李许氏指了指连绵不断的阴山:

“这般多的林木,一年能用多少树?只要规划得当,伐一片补一片,轮流不息,自然无碍。”

“怕的就是光伐不补,若是没了草木护住水土,到时候再肥沃的土地,也会变成无法耕种的荒地。”

说着,她又指了指南边。

秦直道如同一条巨龙,蜿蜒向南。

“从这里到长安,中间所隔着的上郡,有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沙化了,就是因为当年放牧过度,导致草木不生,所以变成了那个样子。”

“若是再不注意,秦直道恐怕有一天也会被沙子所掩盖。”

作为农业专家,李许氏在农业方面,有着比他人更为专业的知识。

在反复研读《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农书后,李许氏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经验,产生了自己也写一本农书的想法。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同时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绝后,但绝对是空前的做法。

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女子在这方面有过着作。

若是换了别人,恐怕连想都不敢想。

但这么多年来,李许氏的见识,已经非一般女子所能相比。

更重要的是,她的这个想法,得到了中都护的大力支持


状态提示:第1164章 专家--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