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都市现代>大宋炮灰逆袭录>三百二十三 蛰伏
学家。哲学家就算是呆坐着那也可以说是在进行复杂的逻辑推演,谁能知道李不弃到底在想什么?

于是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李不弃在清源书院与人讨论“人是否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理性与经验哪个更重要”“破窗理论”这样的话题,还和毛知春再次合著了一本《续钱论》,一副大学者的样子。

当然有时候,人们也可以看到李不弃在书院、淳泽监或者军器监的试验场帮助改进水力机械和火药武器,他还又在城内买了一块地筹建一个博物馆,用来陈列各种矿石和植物标本。

有这些事作,李不弃在别人眼中完全就是一个兴趣完全放在哲学和博物学上的学者,完全无意于仕途,人畜无害。

就在李不弃蛰伏之时却生了很多事情。先是皇帝在辽国罢兵之后就下旨让大臣议论改官制,又在当年第二年春开始实施官制改革。

当官制改革完成之后,皇帝突然下令由河北转运使司、御史台和警察司组成联合检查组,检点京东西路各州县仓储钱粮。结果三四天时间,京东西路十几个州县的衙门、仓库失火烧成白地。皇帝就是再傻也能明白其中的猫腻啊,严令追查失火的州县官员。因为这事儿,皇帝还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把已经作了好几年宰相的文彦博罢相,扔到地方上任职。

这下天下地方官员却尽皆震恐,都担心皇帝哪天抽风也查自己这边,行事便小心了许多。不过皇帝没有扩大事态,在清查了京东西路,配了一帮官员之后,皇帝以京东西路为例,下旨朝臣议论如何避免再出现京东西路的乱象,而且指明要具体措施。

别人不觉得什么,但是文彦博、庞籍这些人却能觉察皇帝清查京东西路的这件事不简单。京东西路就在河北路边上,这么一查,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尤其是河北的地方官是绝不敢再明目张胆亏空钱粮的。而且这件事好像是个引子,顺理成章地引出皇帝下面的动作。

除了宫斗和摆弄官员玩儿平衡之外,皇帝什么时候有这样的心机了?这不科学啊!

他们却不知道,这都是李不弃当初在天章阁给赵祯定下的计策。也因此,李不弃虽然辞官,但是却时常被赵祯叫到宫里咨询,虽然没有官位,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权利中心。

皇帝却


状态提示:三百二十三 蛰伏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