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末锦绣>第八百九十六章 明末财政危机
朱宏三在江南推行的新法,也不过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的加强版而已。

一条鞭法,说白了就是把各乡各里应交纳的徭役和粮食,汇总到州县,各州县汇总到府,这样层层上交汇总,而且每石粮折合银多少,每个徭役,折合银多少,直接上交白银。把原来繁杂的名目统一到一个条目下,所以叫一条鞭。

张居正的改革很大程度缓解了明朝中后期的财政危急,但是中国官场有一个弊端,就是人亡政息。等张居正死后,他所倡导的改革被他的好弟子万历皇帝尽废,张居正也被抄家掘坟,儿子还被逼死一个。

万历末期为了筹集抵御后金入侵和镇压农民起义军费,朝廷对田赋加派了赋银。主要分为辽饷、剿饷、练饷,统称“三饷”。辽饷,是为筹措辽东驻军饷项对田赋的加派。万历四十六年开征。开初每亩加派三厘五毫,以后不断加征,达每亩十厘以上。剿饷是筹措镇压农民起义所用军饷对田赋的加派。崇祯十年开征。照旧粮额加征六合,每石折征钱八钱,又另征银一分四厘九丝,以一年为期,但以后并末取消。练饷是筹措镇压农民起义练兵军饷对田赋的加派。崇帧十二年开征,每亩征银一分。

这个时候明朝的国家财政和信用已经彻底破产,三大饷的征收只不过是饮鸩止渴,明朝灭亡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地方在为国家征收正赋的时候往往搭车收费,这也是没办法,地方官吏也是人,为了维护地方政府的运作,也需要钱财。所以各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陋规,什么火耗、摊派、捐输、常例等等名头,这些都可以归于地税。在明朝后期,各地方征收的地税甚至要数倍与朝廷的正赋。

朱宏三在广州称帝后,对明代这种赋税制度很了解,朱宏三一开始准备借着满清和流寇的屠刀将江南士大夫杀个精光,然后自己扮演救世主的形象去解放他们,就像北方各省一样。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朱宏三忘了自己手下这帮家伙也是士大夫,随着朱宏三势力越来越大,自然要接受南下逃往的江南士人,这些人为了各自目的的不同都在撺掇朱宏三早些北伐。而当时李成栋和金声桓反正,全国反清形势一片大好,所以朱宏三脑袋一热,放弃当年定下在广州闷声发财的战略,转而四处出击抢地盘。

而军事上的代差让朱宏三的北伐十分顺利,那些江南的地主还没被满清杀光就被朱宏三解放。这下朱宏三可就为难了,要想长治久安必须要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而土地兼并的罪魁祸首,那些江南大地主们偏偏在反清中站对了队,朱宏三还没办法借助满清屠刀弄死他们,所以朱宏三为了解决财政危急只好祭出新政这一招。

新政的推行让中央的财政危机极大缓解,也减缓了江南各地的土地兼并。手中有钱的朱宏三开始恢复北方经济,第一步就是减少各地的财政分成,将山东、河北等破坏不严重的省份分成降为三成,而河南、陕西这些重灾区直接减免赋税,同时还给予大量拨款。

当然这些钱要被地方官员贪污一部分,但是还是有一部分被用在实处,所以各地开始缓慢恢复,北方各省治安也大为好转。


状态提示:第八百九十六章 明末财政危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